“謝謝你張穀醫生!我明白了咱們堅持保脾的意義了!隻是……我該怎麼用數據回懟他們呀?”
田莎在這些權威前輩們麵前,感覺腦子裡完全沒了思路。
張穀:“我給你支個招,你追蹤一下切脾的術後並發症等數據,切脾對患者肯定有長遠不利的影響,你把這個貼出去。”
田莎眼睛一亮,對哦!
“我懂了,太謝謝你了!”
掛掉電話,田莎心裡無比感激張穀。
在自己最無措的時候,是張穀的溫暖和陽光拯救了她。
張醫生,真好!
……
收集整理資料,是田莎的強項。
很快,她就將一篇術後並發症跟蹤記錄數據彙總,上傳到了高校學術網上,同時也用她自己的號,貼在了醫學會論壇上。
這幾天保脾和切脾的話題正是討論的熱點,田莎這個話題初始人物一站出來,一下子就成了焦點。
眾人一看,文章內容數據詳實,列舉數據條目眾多。
從切脾患者術後短期的胃管留置時間、術後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再到長期的術後並發症、胰瘺、切口感染複發、腹腔膿腫、因切脾而免疫低下等,全部羅列了一遍。
數據同樣觸目驚心。
切脾給患者長遠帶來的傷害,同樣是非常巨大的。
田莎最後總結道:
“切脾這種選擇,在術後短期內的數據確實比較漂亮,不會造成嚴重的手術後果。但從長遠來看,對患者卻是影響深遠,痛苦全讓患者在長年累月中默默承受了。”
最後這句話,簡直**直白,反懟效果滿分。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切脾,是讓手術數據好看了,保住了醫生的飯碗,也保全了醫院的報表。但等患者出院後,才開始慢慢承受失去脾臟的帶來的副作用。
這帖子一發,之前附和荀向前的聲音,減少了許多。
切脾給患者帶來的長遠的嚴重的後果,讓很多人都不再發言堅持了。
有些之前大談切脾更好的醫生,看到這些患者長久的痛苦,也都沉默了下去。
隻要不是良心未泯,誰願意讓自己的病人忍受長久的痛苦?
不過,這也隻是讓之前的熱鬨,稍微涼下去而已。
真正理性的,堅持的人,如荀向前等老牌名醫,會直指問題的核心。
“切脾固然有種種問題,但你同樣沒有辦法在保脾的同時,解決以上諸多問題。”
“在有優秀保脾術式出來之前,切脾絕對是最佳選擇。”
“所以你這個課題,依然過於理想化簡單化了,沒有多少實際價值。”
田莎有點委屈。
她確實沒有開發新術式的能力。
但她是想用這個課題,這種論調,來引起業界的重視,或許就能有一個驚才絕絕的天才橫空出世,開發優秀保脾術式呢?
她這麼做有什麼錯嗎?
田莎點開手機,分彆給張穀和閨蜜,發了個“好委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