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將軍,軍中飲酒賭博是什麼刑罰?”張世康問向孫維藩。
孫維藩賦閒在家二十年,除卻練武便是熟悉軍中之事,對常見的刑罰自然也了如指掌。
“若行軍途中,當斬,若駐軍紮營,首犯者軍棍四十,又犯者,斬。”
孫維藩知道張世康是在立威,很是配合的道。
“擂鼓,召集所有士兵校場集合。”張世康皺著眉頭下令道。
片刻後,校場響起陣陣鼓聲,不知就裡的士兵們三三兩兩的開始往校場方向趕去。
他們臉色蠟黃,雙眼麻木,穿著破爛,有的穿著露著棉絮的冬衣,有的穿著打著補丁的薄衫,活像是逃難的難民。
他們大多瘦削,手裡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有拿長矛、長刀的,有拿镋鈀、樸刀的,更有拿鳥銃的。
隻是這些武器大多陳舊,長矛有長有短,長刀坑坑窪窪估計砍個木柴都費勁,更離譜的是張世康看見有人拿的鳥銃連槍屁股都沒了。
張世康早知道京營糜爛,卻沒想到已經爛到這種程度。
“提督大人不必驚訝,京營就是這樣子的,缺糧缺餉,相比於此,在役實額才是最緊要的。”孫維藩安慰道。
為了堤防營中有人使壞,張世康剛才已經命孫大勝他們接管了庫房,不論如何崇禎皇帝的嚴令還是起了作用,庫房畢竟沒有著火。
“世叔不必安慰我,國事艱難,時間緊迫,咱們務必用最短的時間,恢複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這還需世叔的全力協助。”
張世康少有的鄭重,拱手給孫維藩行了晚輩禮,孫維藩趕緊攔住。
“提督大人,此乃軍中,不可再如此稱呼了,否則會使將士輕視你。”
孫維藩對軍中之事向來嚴肅,尤其是上下尊卑,在孫維藩看來,張世康本就年輕不能服眾,應該儘量的表現出上位者的氣派。
“至於練兵之事,不必提督大人說,此是卑職應儘的職責,卑職可是向陛下立下軍令狀的。
隻是……”
“孫將軍有話儘管說。”張世康很少看到孫維藩為難,便好奇的問道。
他雖然不認同孫維藩的觀念,但卻聽勸的改變了稱謂,孫維藩的軍職是副提督,全名協理京營戎政。
但叫孫副提督怪怪的,叫孫協理又難聽,叫將軍反倒是很順口。
這時候喊一個將士為將軍,跟後世喊一個男人帥哥一樣,隻是一個範稱。
“卑職整頓兵營、練兵當無問題,最難辦的,其實還是其他的事。”孫維藩想了想後還是如實講出了心裡的擔憂。
比如糧草、軍械、軍服等一應需要與戶部甚至兵部打交道的事,如今各營都缺錢缺糧缺軍械,而大明國庫又是那個樣子。
催的急了,得罪人,可倘若糧草軍械都供應不上,又何談練兵,更何談強軍?
這還隻是第一個麻煩,軍將出征在外,最怕的就是在戰場拚命,後方卻有文官扯後腿兒,戰功被隱瞞還是其次,很多時候,得罪了那群文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孫將軍,這些都交給我了,孫將軍隻管練兵,我看有哪個不開眼的敢跟本提督穿小鞋。”
張世康說這話是有底氣的,這不僅僅因為他老爹就是都督府的都督,更因為他知道宮裡頭那位盼著中興大明盼到望眼欲穿的天子。
士兵軍紀散漫,足足過去半個小時,仍舊有人在從四處稀稀拉拉的彙聚,張世康皺了皺眉頭決定不等了。
此時校場上已經烏泱泱的站滿了人,西山大營的校場是按照十萬人的標準建造的,如今校場上的人雖然多,但卻隻占了其中一小塊地方。
孫維藩從軍中尋到十幾個嗓門大的,充當張世康訓話的擴音器。
張世康站在校閱台上,那些士兵也都麻木的看著他,他們不知道校閱台上站的是誰,甚至根本不關心,隻知道是個大官就是了。
“將士們,我乃陛下親命的京營提督,是來整肅京營軍紀的。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你們或許在想,誰來還不是照樣拖欠、克扣你們的軍餉,誰來還不是照樣吃不飽、穿不暖。
但是,我跟那些人不一樣。”
張世康神情肅穆,言辭緩慢而有力,他的話並不多,說完便打了個手勢,幾個勳戚子弟把來時的一輛輛馬車牽過來,將馬車上的箱子一一打開。
但見每口箱子裡都塞滿了銀錠,那些銀錠在日頭的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