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消將其聚而殲之,便可大功告成,剩下的便隻有張獻忠的那四萬人了。
此事由三省總督熊文燦處理,熊文燦本就是得了楊嗣昌的舉薦才得以被重用,他能有如今的高位,也皆是楊嗣昌在天子麵前美言。
在楊嗣昌看來,熊文燦不僅從政能力卓著,治軍能力也出類拔萃,最關鍵的是與他合得來。
楊嗣昌和熊文燦本就經常被東林黨人攻訐,二人也總是能互相支持,才在大明的官場中站穩腳跟。
隻是對於流寇的處理,楊嗣昌與熊文燦的想法很不一樣。
在楊嗣昌看來,流寇既是造反,就唯有剿滅一途,否則無以正視聽。
一直以來,楊嗣昌都是堅定的流寇主戰派。
可熊文燦卻似乎更偏向於招撫,他認為流寇大多也都是為了生計,隻要給予他們土地,便可免於戰火。
為此熊文燦手裡握著八萬大軍,將固守穀城的張獻忠部包圍,但卻圍而不攻。
據說張獻忠已經答應了接受朝廷招撫,隻是雙方還在談一些細節。
楊嗣昌雖然對熊文燦的招撫不是很同意,但卻並沒有過分嗬責,主要原因是張獻忠的馬軍太快了。
除非能一次性將張獻忠部全部消滅在穀城,否則一旦讓這廝突圍出去,想再圍堵住,可就不容易了。
張獻忠的精銳馬軍雖然隻有四五千,但卻達到了恐怖的一人三馬,論長途奔襲,以步兵為主的官軍根本追不上。
張獻忠甚至還作了一首打油詩,諷刺官軍的諸多將領:
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
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
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足見其囂張。
楊嗣昌當然想殺了張獻忠,他想殺了所有敢於羞辱他的人。
可如今兵力雖多,隻圍堵李自成已經捉襟見肘,他不能強行讓熊文燦打沒有把握的殲滅戰。
招撫就招撫吧,殺死擁有大軍的張獻忠難,可若是這廝接受了招撫,當了大明的官兒,楊嗣昌就有一百種方法可以置其於死地。
“督師大人,勳陽府、襄陽府、夔州府加征的糧食已經運抵軍營,其他地方由於路途稍遠,估計還要幾日。”軍需官走到帳前下跪道。
“送過來多少?”楊嗣昌捏著筷子夾起了一根雞舌道。
“共計四十六萬石。”那軍需官趕緊回道。
“給曹變蛟送去六萬石,叫他對右路嚴防死守,萬不可使李闖逃至江西,告訴曹將軍,十日後欲決戰他為前鋒。”
一旁的書記趕緊拿筆墨寫作軍令,小心翼翼的拿出楊嗣昌的印信蓋上了戳,交給了軍需官。
曹變蛟手底下雖然隻有一萬多人,但卻都是能打硬仗的邊軍,曹變蛟本人也勇力非常,每有戰事都衝鋒在前,算是圍剿流寇的諸多部隊裡最能打的。
楊嗣昌倒是不擔心曹變蛟不儘心,曹變蛟與他一樣,也與流寇有著解不開的仇恨,他的叔叔前總兵曹文詔便因流寇而死。
“給左良玉軍送去十萬石,告訴他,此番作戰,有功者,本督師必賞之,敢不儘責者,本督師,必誅之!”
對於這左良玉,楊嗣昌倒是真有點頭疼,這左良玉簡直就是個兵痞,大多數時候隻願打順風仗。
自打被張獻忠接連擊敗了兩次後,左良玉擔心因為兵力大損而被朝廷忽視,便開始謹慎的保留實力了。
對於這等人,楊嗣昌是不大喜歡的,可左良玉手裡有四五萬人,這些兵都隻聽左良玉一個人的。
可這次剿滅流寇對他來說太重要了,他絕不允許任何人不儘力。
為了這次決戰,提前一個月,楊嗣昌便命令湖廣、四川、江西三行省的布政司開始征糧。
他知道加征可能造成的後果,可一想到這是消滅流寇最好的機會。
四正六隅,十麵張網,計劃了好幾年,流寇終於被圍堵在了湖廣。
怎能因為缺少糧草而錯失良機呢?隻能暫時再苦一苦百姓了。
隻要消滅了流寇,他便能上奏天子,將這三省免上一年田賦,全作為對他們的補償。
隻要消滅了流寇,他不僅可以為父親報仇,也可以為自己一雪前恥。
還可讓朝廷、包括天子在內的所有人看到,如張世康那等隻會耍嘴皮子的人是沒有用的。
隻有他楊嗣昌,才有能力擊敗強敵,才是大明中興的希望。
隻要消滅了流寇,即使是東林黨人,也不敢再輕易給他使絆子。
隻要消滅了流寇,天子必定再次對他言聽計從,而他也必然能因此千古留名。
這一切的一切,都隻有一個前提,隻要消滅了流寇。
一切的代價,就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