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話就算是為楊嗣昌的罪名定了基調,張世康也沒多言,退回了武臣班列。
可鄭三俊等人還是站了出來,他們不敢反駁天子質疑,但卻強烈建議在懲戒中加上一條。
遊街示眾。
楊嗣昌要死,是板上釘釘的,不論是淩遲,還是誅滅三族,對東林黨人而言其實都無所謂。
但遊街示眾很重要,你楊嗣昌不是好麵子、好名聲嗎?
那就讓你嘗嘗從天上落到地下的滋味兒,讓他們知道你是如何欺騙了他們的,讓全京城的百姓都來唾棄你。
嘶——張世康倒吸一口涼氣。
殺人還要誅心,好可怕呀!
但張世康卻沒有再出言反駁,救下楊嗣昌的三族隻是出於公道。
人,總是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的。
崇禎皇帝當然也絲毫沒有反駁,而且覺得就該如此,楊嗣昌罪有應得。
崇禎皇帝同意了遊街示眾的提議之後,劉宇亮、鄭三俊等人這才滿意的退回了班列。
趁著這個空檔,鄭三俊和劉宇亮甚至還竊竊私語了一番。
不止是他們二人,各部的官員也都在耳語。
所有人都明白,楊嗣昌倒下了,可建奴還在京畿四處出擊。
再加上又生了流寇的事,他們必然能猜到,接下來天子大概就要征求他們的建議,推舉出個接替楊嗣昌的人選來。
按照劉宇亮和鄭三俊等人的想法,必然是會推舉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的。
滿朝文武幾乎都知道洪承疇與鄭三俊等東林黨人關係匪淺,可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反倒不能直接進言。
畢竟裝還是要裝的,最好是找個不怎麼得人心的將領,譬如宣大總督盧象升,或者其他的幾個巡撫。
按照他們的想法,先舉薦這些有瑕疵或者在朝中沒什麼人緣的人,然後再授意各部的同僚反駁。
最終經過反複衡量議論,再把洪承疇推上去,眾望所歸,皆大歡喜。
張世康當然不清楚他們在嘀咕什麼,隻覺得這群人跟蒼蠅一般,煩的很。
片刻之後,崇禎皇帝擺了擺手製止了朝臣的議論。
“楊嗣昌伏誅,然建虜並未退卻,西南又起流寇。
大明仍舊需要一個敢在建虜麵前橫刀立馬,為我大明朝撐起脊梁的柱石。”
說著,崇禎皇帝有意無意的瞄了張世康一眼。
張世康知道要來了。
他昨晚專門跟這老哥說,打工可以,但那什麼巡撫、總督之類的頭銜太俗氣,得給他想個霸氣點的官職。
崇禎皇帝剛說完話,吏部的一個侍郎就想站出來發言舉薦,可崇禎皇帝壓根沒給他機會,而是示意王承恩拿出一道草詔來。
王承恩將草詔打開,清了清嗓子朗聲宣讀道:
“封京營提督冠軍伯張世康為……”
王承恩少有的停頓了一下,這道草擬出來的詔書,是早朝前崇禎皇帝才寫下的,他自己也不知道皇爺究竟寫了什麼。
他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確認了一下才繼續宣讀道:
“神武龍威捷勝千裡天下兵馬大元帥。”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