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輕工宋應星,重工王徵(2 / 2)

而有些影響,又是一連串的,不得不去考慮。

按照他的計劃,先期生產的紡紗機由製造總局下轄的工坊自用。

當然,生產是不能停的,可以將生產出多餘的紡紗機先存著,待日後時機成熟了,比如兩三年後,在朝廷的鼓勵下,商業需要更多的工人了,再將這批生產好的紡紗機賣給那些江南的紡紗廠。

當然,該簽署的保密條款也是要簽署的,張世康不指望這技術能捂很久,但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好在商人無疑都是最精明的,知道這玩意兒讓更多的人知道,對他們也沒有好處。

“嗯,屬下知道了,侯爺從江南沿海運回來的那些土豆地瓜等種子,屬下也看了。

保存的都不錯,等今年三月份便可以在咱們的自留試驗田中試種了。

土豆地瓜屬下在南方為官時,自己種過,是比較容易養活的好東西。

屬下保證,一定完成侯爺交代的任務。”宋應星認真的道。

按照張世康交代的計劃,今年一年將用這些種子種出更多的土豆地瓜,而到了秋季,便要開始進入推廣工作了。

這事兒將交由戶部配合,先期推廣工作選在順天府、陝西、山西三地,主要是說服工作和培訓工作,包括土豆地瓜的習性等等。

山陝地區的乾旱情況更為嚴重,又多山,而土豆地瓜對土壤要求偏低,就是山地也能成活。

年底同樣要推廣的還有玉米和花生,至於辣椒、番茄等作物畢竟不是主食,倒是可以先放放。

很可惜的是,張世康著人在東南沿海搜集新作物時,並未發現橡膠樹的影子。

拋開糧食問題不談,張世康覺得橡膠才是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有了橡膠,可以做的事就太多了。

不過這些事情都急不來,橡膠樹傳入中國的時間本來就晚,這種原產自巴西的神樹,是到了二十世紀初才傳入中國的。

“除了紡紗機和農作物推廣,倒是還有兩種重要的東西,需要兩位幫忙研發。

這或許是王老的特長。”張世康笑著對王徵道。

王徵是畢懋康舉薦的,畢懋康當然也跟張世康說了王徵的特長。

宋應星的特長是農業和手工業,基本都在輕工業的範疇。

而這位已經七十歲的王徵,研究的方向多在水力、風力、機械等方向。

王徵一開始信奉道教,而後改信了天主教,又從西方傳教士那裡學到不少知識。

他還著作《新製諸器圖說》和《遠西奇器圖說》,主要講述西方文藝複興時期的靜力學知識,比如地心說、重心及其求解、求水體積、比重等等。

除此之外,王徵對冶煉、機械等重工業相關的技術也有研究,當初與徐光啟並稱南徐北王。

還彆說,歐羅巴人將大明稱作遠東,王徵就將歐羅巴人稱作遠西,倒是挺適配的。

王徵和畢懋康不僅生於同一年,也終於同一年,崇禎十七年在得知大明亡國之後,七十多歲的王徵自殺儘節。

“侯爺,您有什麼需要,可以儘管提,隻要能夠幫到朝廷,鄙人自會儘力。”王徵十分謙遜的道。

他的頭發已經花白,但身子骨貌似不如同歲的畢懋康,隻是雙眸間都是真誠。

張世康看到王徵佝僂著身體,心間也有不忍,但見老頭堅持,這才說道:

“我希望二位合力,研製出玻璃和水泥。”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