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三晨起,永川縣城內外仍舊一片安靜,若不是城外仍舊遍布著屍首,隻看城牆全然看不出昨日這裡經曆過一場十數萬人參與的大戰。
永川縣城並不大城牆也不高,並不能發揮出兵力優勢,是以張獻忠將決戰果斷的選在了城外的原野。
潰退之勢初起,張獻忠同樣沒有打算固守永川城,而是選擇了逃回成都。
大戰一直從昨日晨起,打到淩晨兩三點,追擊的部隊都收獲頗豐。
但將近一日夜的廝殺,士兵都疲憊到了極點,張世康一聲令下,讓全體士兵吃飽喝足後睡個飽。
當然該有的警戒工作仍舊是沒有懈怠,上千個哨騎在周圍數十裡的範圍內逡巡,當然也有一部分夜不收負責查探流寇退兵的方向。
以至於直到張世康睡醒,軍營內仍舊呼嚕聲此起彼伏。
直到時間將近中午,火頭營傳來陣陣飯香,軍營內的將士才先後爬起來。
打了個大勝仗,軍營內的氣氛十分活躍,將士們一邊吃著飯,一邊各自吹噓著自己昨日的應用表現。
戰事雖然告一段落,但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首先便是屍體的收攏工作,這是張世康十分在意的大事。
此時雖然已過中秋,但白天的溫度仍舊不低,他不可能放任數萬屍首在野外曝曬,那太容易引起瘟疫。
前陣子傳來消息,廠衛的人已經尋到了那個叫吳又可的瘟疫專家,如今應該已經在西安府開始處理鼠疫的事。
大明實在經不起再來一次瘟疫了。
秦良玉組織了兩撥人,一撥由白杆兵組成,負責收集己方戰死的士兵屍首,以及敵方士兵的武器裝備。
另一波由永川城內征召的民壯組成,他們負責挖掘土坑,掩埋流寇屍首。
同時,緊張而嘈雜的軍功統計工作也在進行。
這是個更麻煩的事,涉及單人擊殺、多人合力擊殺的軍功判定問題,以及集體功勳的組成部分,需要各種比對、互相指正。
當然也會發生兩人爭人頭,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
這樣大的戰事,軍功的統計工作至少就需要兩三天。
當然,以上這些麻煩事,跟張世康本人無關。
作為一個合格的甩手掌櫃,張世康大清早起來洗漱了一下就出了門。
他也是沒什麼事,無他,就是在大街上溜達。
當然,親衛隊是必帶的,不過有馬玲綺和洪秀成這兩大高手的近身保護,剩餘三百人就在二十步外跟著。
一直到當天的傍晚,敵我雙方的大致戰損才最終確定。
經過統計,此戰共擊殺流寇兩萬八千兩百餘,俘虜一萬六千三百餘。
除此之外,還繳獲戰馬三千七百多匹,收攏死去的戰馬、傷馬一千七百餘,兵器四萬三千餘件、盔甲五百多副、各式破舊軍服四萬六千餘套,糧草十二萬石……
由於朝廷已經取消了徭役製度,征召的民壯當然不會被白嫖,不過倒是也不用花銷實際的銀兩。
四萬多套破舊軍服,便足以讓乾活的民壯喜笑顏開。
這些軍服將被裁剪成補片,分發給乾活的民壯,以讓其貼補家用。
這年月布帛還是很貴重的東西,流寇軍服的材質雖然比不上朝廷,但老百姓一年都沒銀兩購買一點布料。
相比於流寇,朝廷方的戰損就好看多了,經統計,朝廷此戰共出動四萬近衛軍、兩萬白杆兵。
近衛軍戰死一千六百餘人,傷四千餘,白杆兵戰死五千四百餘,傷八千五百餘。
敵我雙方戰損比達到四比一,倘若算上俘虜,將超過六比一。
不論如何,這都能算得上大勝了。
算上數日前的登陸作戰,僅僅十日內,張獻忠就損失了五萬多兵力,而且死的基本都是他的精銳。
張世康不知道暴躁的張獻忠該多暴躁,反正經此一戰,張獻忠基本已經失了銳氣。
張世康第一時間將戰報讓錦衣衛快馬加鞭的送往京城,想來崇禎老哥得知這個消息,應該能寬慰不少。
當然,張世康自己也能安生不少。
這些天,幾乎每隔三兩日,廠衛就會從宮裡遞過來一次書信,當然全都是崇禎老哥寫的。
來來回回反複都是那幾句,讓他不要驕傲,讓他注意刺客,打不過就跑雲雲。
有次甚至還說他種的土豆已經快要成熟,地瓜也長滿了藤蔓,他還按照張世康的建議,讓尚膳監用地瓜葉做了湯羹,還專門寫信說地瓜是個渾身是寶的好東西。
張世康都快無語了。
要知道從京城傳遞消息到四川,又是皇帝的信,廠衛的人必定是不眠不休,加班加點的送。
山路崎嶇多猛獸,張世康不知道那些送信的人這一路上經曆多少艱辛,但有幾次廠衛的人一下馬腿都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