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向來缺乏銅礦,是以大明鑄炮基本都是用鐵來代替。
省出來的銅,除卻用於某些禮器之外,大多用於鑄幣,也就是銅錢。
“海閣老,你找陛下,還不如直接報我身份證號。”張世康揶揄道。
銅礦都被張世康主導的製造總局拿來鑄炮了,海中期說是讓崇禎皇帝定奪,不就是想讓崇禎皇帝製止製造總局鑄銅炮嗎?
海中期不知道啥是身份證號,但意思卻聽明白了。
“張閣老既然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打算如何解決此事呢?”
“銅礦的事先不提,我且請問海閣老,戶部目前生產銅錢盈利幾何?”張世康饒有興致的看向海中期。
海中期皺了皺眉頭,他很不喜歡張世康那副表情,但還是道:
“朝廷鑄幣是為方便天下百姓日常生活,怎能以盈利為準則?”
“嗬!天下所有生意,皆以盈利為目的,尤其是在稅製改製之後,即使是鑄幣也不例外。
咱大明鑄銅錢該不會是在虧本吧?”張世康笑著繼續追問道。
他其實心裡大致知道答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包括兩宋,鑄造銅錢都是虧本的。
是的沒錯,造錢的還虧本。
這主要是因為原料、工本和損耗導致,大明本就缺銅,生產效率又低,損耗還高。
一枚銅錢也沒什麼購買力,銅錢的壽命也不長,動輒就要回爐重鑄。
這就導致生產一枚銅錢的成本,竟然比銅錢本身還高。
“你明知故問,倘若沒有銅錢,百姓生活極為不便,當如何?”海中期甕聲甕氣道。
大明雖然已經是銀本位,但一般的小老百姓,家裡可基本都是沒什麼銀子的,日常所用主要是銅錢。
沒了銅錢,確實就很不方便。
“那就用彆的錢替代嘛,比如說……紙幣。”張世康回道。
這話一出口,在場的閣老都變了臉色。
“紙幣之事萬萬不可,天下百姓不會接受,就是朝廷官員,也不會同意的。”李邦華首先道。
大明早在兩百多年前,便發行過紙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寶鈔。
起初的時候,寶鈔確實有不錯的購買力,但沒過多久,由於戶部瘋狂的印錢,寶鈔很快就開始急速的通貨膨脹。
而朝廷當時又有規定,官員的俸祿,有一半都是發寶鈔,朝廷官員因此苦不堪言。
百姓當然也受很大的影響,不少百姓響應號召,將家裡的錢兌換成了寶鈔,到了最後一遝子寶鈔都買不回兩斤米。
“陛下,寶鈔之事便是前車之鑒,臣認為此乃禍國殃民之舉,請陛下務必駁回張閣老的奏請。”戶部尚書海中期也道。
“臣附議。”其餘幾個閣老先後發表了意見,並且出奇的一致。
崇禎皇帝其實也覺得當初發行的寶鈔太過荒唐,但又認為張世康不會胡亂的改動國策。
有鑒於此前曆次改製的成功,崇禎皇帝更願意相信張世康肯定是有了新的點子,便詢問道:
“無忌,此乃財政會議,你當尊重諸位閣老,有看法就說明白點,莫要賣關子!”
海中期等諸位閣老雖然總是針對張世康,但崇禎皇帝卻是知道,與其說是針對張世康,倒不如說是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