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錢生錢的故事(1 / 2)

“國有錢莊?這又是為何?”戶部尚書海中期皺眉問道。

大明各地早就有錢莊,海中期對錢莊生意也多有了解,無非就是銀票兌換、銀子與銅錢之間的互相彙兌。

錢莊生意是沒什麼太大油水的,大明各地的錢莊也就那麼五六個商號在做,海中期並不認為錢莊與紙幣、鑄幣有什麼強關聯。

“這裡頭要說的可就太多了,而時下大明的錢莊,不僅信用一般般,業務範圍也小的可憐,活該他們不賺錢。

我就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吧。”張世康說罷沉吟了一下,繼續道:

“倘若此後大明要發行紙幣,或者使用其他金屬所製的鑄幣,皆要以國庫所有的金錠、銀錠作為依托。

即使到時候通過朝廷下發詔令,使百姓接受新的貨幣,但兌換也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總不能委托給那些民營錢莊吧?

此是其一。

咱大明目前的錢莊,並不能使朝廷賺到錢,也不能使百姓們得到恩惠。

而我所說的錢莊,不僅可以使朝廷賺到錢,也可以使百姓們賺到錢。”

“張閣老說笑了,世上豈有兩全策,朝廷賺錢,百姓也賺錢,那這被賺的錢,從何而來呢?”李邦華反問道。

“好問題!我再舉個例子吧。”張世康再度開啟裝逼模式,馬上就忘了崇禎老哥剛才的提醒。

“張三去住客棧,拿出一兩銀子作為房錢。

客棧老板拿到銀子後,立即償還了拖欠菜農的菜錢。

菜農拿到銀子後,又償還了去飯館喝酒拖欠的酒錢。

飯館老板拿到銀子後,給自己的一個夥計結了工錢。

夥計拿到工錢後,立馬把銀子給了客棧老板。

因為他上次住客棧時,剛好拖欠了一天的房錢。

張三去了客棧看了房間後,覺得房間太臟亂,不打算住,便又討回了那一兩銀子。

諸位聽了這個故事,可有什麼啟示?”

張世康的表情,仿佛一個老夫子在考教學生一般。

這讓李邦華等人格外的不舒服,在場的人有一個算一個,比張世康的爹年歲都大。

但張世康講的故事確實有點意思,發人深思。

可即便如此,李邦華和海中期都沒吭氣兒,反正那小子也會繼續說的,他們並不打算配合張世康的裝逼大業。

最後還是禮部尚書蔡國用配合了一下子:

“銀子還是那一兩銀子,轉了一圈後又回到了張三手裡,但仿佛所有的人都清還了債務,實在是妙啊!”

“可蔡閣老仍舊沒有說到這個故事的精髓上去呀!”

張世康搖了搖頭,一副朽木不可雕的表情,蔡國用立即後悔給張世康打配合了。

然而張世康裝逼成功,立即就繼續道:

“我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諸位,銀子也好,金子也罷,隻有流動起來,才算是實現了貨幣真正的價值。

此前在咱們沒大肆對貪官汙吏抄家的時候,不僅民間缺銀子,國庫也缺銀子,導致市麵上流通的貨幣減少,物價也受到影響。

可銀子卻並沒有少,隻不過是被那些貪官汙吏藏到了地下的銀窖裡,任他們發黴發黑。

這也是為什麼,去歲開財政會議時,我說要儘快將國庫那將近兩億兩銀子花出去的原因。

朝廷應該在宏觀上,控製貨幣的流動,這樣不僅能穩定貨幣的購買力,也可使大明的商業、市場更加繁榮。

但是呢,這又涉及到了我大明百姓的另一個問題,有錢了就要攢著,不舍得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