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軍魂,便是信仰(2 / 2)

而這幾年跟張世康相處久了,崇禎皇帝也從張世康的身上學到了一個道理。

想做成一件事,就不能顧慮太多,越是瞻前顧後,就越不能成事,做大事者,不可拘泥於細微末節。

“此事就這麼定了,由無忌你來執掌全局,工部範閣老、戶部海閣老配合,但有解決不了之事,咱們再做廷議。”

崇禎皇帝最終拍板道。

“微臣領命!”範景文和海中期先後起身道。

“陛下,另外有件事,乃是關乎我大明近衛軍、虎賁軍乃至永寧軍的。

這事看似不重要,但臣細細想來,又覺得從某種層麵上來看,卻又極為重要。”

張世康少有的說話前後矛盾,實在是這件事稍微有點複雜。

“何必如此吞吞吐吐,在座的都是我大明朝的肱骨大臣,但有可以提升我大明軍隊戰力的,你隻管說便是。”崇禎皇帝鼓勵道。

張世康見狀,也隻能儘力的將所思所想表述出來。

“是這樣的,臣這兩年帶兵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這問題其實由來已久,上千年來都未曾有過太大改變。

我大明主將,上了戰場多是身先士卒,以為此激勵全軍士氣。

主將勇猛,士卒也自然勇猛,然此行為卻又導致另一問題,倘若主將不幸遇難,士卒立即就變得失去鬥誌,乃至無所適從。

當然,精銳部隊會好些。

雖說主將若遇難,可使副將暫代軍職,但即使如此,也很難挽回基層士卒的鬥誌。

臣這兩年深究其原因,想來想去,似乎摸到了一點眉目。

這是因為咱們的軍隊缺乏軍魂呀!”

“軍魂?”崇禎皇帝皺眉道。

“對,沒有這個東西,軍隊即使戰鬥力很強,但倘若沒了鬥誌,也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沒有這個東西,軍隊就打不了苦戰、硬戰,就不能在苦戰中激發其潛力,使其爆發出超常的戰鬥力。

軍魂,便是信仰。

而這信仰,看似是玄之又玄的東西,但卻總能在關鍵時候讓人堅定,不至於輕易被艱難打倒。”

張世康儘可能的用通俗的言辭,讓在場的人聽得真切。

“張閣部所言之信仰,可是如道士信奉道教,和尚信奉佛教一般?”禮部尚書蔡國用猜測道。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但我的意思不是讓咱們的將士去信奉道教。”張世康提醒道。

“那無忌認為,應當怎麼讓士兵擁有信仰?”崇禎皇帝不懂就問。

張世康沉默了,站起身來思索了一會兒道:

“我大明,應當有正式的代表國家的旗幟。

近衛軍、虎賁軍、永寧軍,也應當有各自專有的軍隊旗幟,乃至虎賁軍轄下某支部隊的番號和旗幟。

若某隻部隊在一次重大戰爭中立下了大的戰功,或者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朝廷便可賞賜他們,使他們可以在自己部隊的旗幟上繡上一個龍字,或者其他的可以激起各支部隊間實力攀比的榮譽。

此乃其一。”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