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太陽為什麼會發光發熱嗎?
第八題。
你覺得人類可以上天嗎?如果可以,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
題目總共有八道,每道題要求在五百字以內完成,且理工科和農科共享。
本來理工科和農科是要分彆出題的,畢竟屬於不同科目。
但張世康覺得實在麻煩,反正他出的題目都跟匠人之學沒啥太大關係,便共享了題目。
其實就是他太懶了。
而且從第六題開始,以古人的角度來看,問的問題愈發的離譜。
前五題,多少還跟匠人之學相關,有幾題是張世康想解決,但又一時之間無從下手,便出題給考生,想看看有沒有這方麵的大聰明。
他原本就隻想出這五道題的,宋應星和畢懋康覺得太少,張世康隻能勉為其難,又胡謅了三道。
張世康還以保密為由,堅決不讓宋應星他們看考題內容,這就造成了開考當天發放試卷時,宋應星的眉頭就沒舒展過。
還人類可以上天嗎,這不胡鬨嘛,以什麼樣的方式,以死了的方式,死了,可不就上天了。
作為理工科考生,老大當然也拿到了試卷,他一看就猜測,這份考題,應當與前幾日一直陪他考試的那位大人脫不了乾係。
雖然隻有幾日的相處,但老大已經明白了為何製造總局能在短時間內,給天下匠人創造出那樣好的條件。
因為足夠重視,因為足夠尊重,當然也因為總裁大人的長遠目光。
他很認真的回答了試卷上的前五題,最後那三道看起來有些荒誕的題目,老大考慮了一下這才落筆。
第六題答,他認為沒有神仙,甚至還舉了例子。
倘若真的有神仙,大明就不該有那麼多的苦難,如果神明坐視不理,那它也就不配稱為神仙。
第七題的回答很簡潔,隻有三個字,知不道。
這道題目明顯超綱了。
第八題是老大考慮的最久的一道題目,這道題目在普通人看來,或許足夠荒誕,但對於在科研之上有著自己追求的某些人來說,卻很值得思考。
他在答卷上鄭重的寫下了肯定的答案,甚至還列舉了不少的例子。
他認為隻要大明朝廷足夠重視理工之學,早晚有一天人們可以衝破九霄。
或是與飛鳥一樣,或是與孔明燈一樣,或是與風箏一樣。
他認為大自然有其規則,隻要人們能了解並掌握了那些規則,人們可以做到現在想象不到的一切事情。
老大寫完了試卷,覺得此番春闈真是不虛此行,他越來越對朝廷以及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了。
而老大的經曆,隻是整個考場無數理工考生的一個縮影。
能通過朝廷評級,獲取到參與春闈資格的匠人,都是在其技藝上有著追求和足夠能力的人。
於深諳理工之道的他們而言,他們不會如那些文人一般,寫出漂亮的駢句,去歌頌那些飛天的理想。
他們隻會以理性的思維來考慮,如果真的可以,應該怎麼去實現。
總之不論如何,崇禎十四年的春闈,在四月初三日這天結束。
而接下來的十天時間,壓力再次給到主考官,隻不過張世康毫無壓力,他以處理邊關緊急軍務為由當即溜號。
李自成的罪字營呈遞戰報,一個月的時間,李自成連戰連捷,與關外歸化城的俄木布合作,接連擊破了七個蒙古部落。
除卻殺敵之外,單單是繳獲的大小馬匹,已經突破了四萬匹。
這些馬匹適合直接作為戰馬的有一萬六千匹,被李自成轉交給坐鎮山西的盧象升。
張世康直接寫了嘉獎令,並在信中告訴李自成,該有的撫恤和賞銀,都會記在賬上,隻待他們回到關內,便一次性發放。
他還告訴李自成,要當心皇太極,這老登如果真的那麼好相與,大清早就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