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長途拉練2(1 / 2)

至於五公裡的成績標準,根據各自的情況不同,各兄弟部隊也是有所差異。

徒手五公裡,作為新兵訓練結束後的共同課目,及格時間是23分鐘。

輕裝五公裡一般負重13公斤,及格時間是27分鐘,優秀時間是19分鐘,有些訓練尖子17-18分鐘可以跑完。

重裝五公裡,及格時間是30分鐘,27分鐘為良好,23分鐘為優秀。

全裝五公裡一般是,以一個連隊為整體組織考核。

取最後一名的成績為單位的成績,一般負重24公斤,主要考核一個單位的團結協作和凝聚力。

為了不引起民眾恐慌,一中隊是淩晨1點整出發的。

一中隊一口氣跑到德勝門,然後部隊開始徒步行走。

出德勝門一路向北,第一站目標是八達嶺。

伍萬裡帶隊走在最前麵,馮辰則在隊伍最後麵。

鐘躍民和李奎勇、張海洋三人,各自帶著自已的排。

這一路部隊行軍實行燈火管製,全程所有人隻能跟隨前頭部隊前進。

任何人不得發出,任何光亮和聲音。

徒步走了二十公裡,又乘車前進了將近三十公裡。

即將到達居庸關,長城腳下之時。

馮辰他們卻發現,本來也在隊伍裡的炊事班。

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早已到達,都已經將飯都做好了。

後來馮辰才從伍萬裡那得知,炊事班一直跟著部隊走了有20公裡左右。

就被劉文派來的汽車接走,到達居庸關後馬上就地展開做飯。

要求必須在部隊到達前,將飯菜全部做好。

而且必須炒四個菜一湯,還要蒸一大鍋米飯,滿足一中隊一百多人的夥食需求。

士兵們排隊打飯,吃飯時吃了軍官依舊沒人說話。

70年代士兵的夥食標準並不高,主要食物包括土豆、蘿卜、白菜、肉等。?

當時士兵每天的夥食費,大約在1-3毛錢之間。

主要用於購買蔬菜、肉類和主食。

由於經濟條件限製,士兵的飲食主要以便宜,且易於保存的食材為主。

如土豆、蘿卜和白菜等等...

這些食材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產量大,能夠滿足大量士兵的基本飲食需求。

這個時期的士兵吃飯,使用的大多都是那種搪瓷碗。

不過因為現在是拉練,每個戰士都攜帶了一個鋁製飯盒。

這水壺和飯盒這點上,劉文和馮辰都忽略了這個問題。

其實以現在的技術,提前將78式水壺弄出來。

前世78式水壺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滿足戰士們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需求,可以在野外作為簡易炊具使用。

然而由於水壺內部難以徹底清洗,殘留物易滋生細菌,成為影響戰士健康的潛在威脅。

在實際使用中,戰士們無法在飯後。

清洗掉水壺中的油汙,就直接灌入了飲用水,導致細菌在內部迅速生長。

喝下被汙染的飲用水,會對我軍戰士的身體產生影響,不少戰士出現了腹瀉等症狀。?

但是78式水壺的設計還是很好的,劉文和馮辰都有係統。

利用係統重新設計,隻需將78式水壺的外形改變一下,避免原78式水壺不易清洗的弊端即可。

部隊吃完飯原地休息十分鐘後,從居庸關到八達嶺還有十多公裡的路程。

剩下的路將進行全副武裝越野跑,而且這十多公裡的道路也不太好走。

居庸關長城地形較為險峻,梯級較高,攀爬難度較大,對體力和耐力要求較高。

而八達嶺長城相對平緩,攀爬起來較為輕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