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伊克昭盟(2 / 2)

當科考隊的隊員們都收拾好,來到駐軍食堂排隊打飯。

大家圍坐在一起,尉遲明先喝了一口大米粥!

長出一口氣滿臉幸福的說道:“啊,舒坦!幾天沒喝湯還真想的慌。”

幾個科考隊的年輕人,也都深有同感的點著頭。

而此時一旁的秦教授正拿著一個饅頭,邊嚼邊看著資料。

馬教授看到就開口說道:“先吃飯吧!待會再看也行。”

可秦教授反而放下饅頭說道:“在伊克昭盟毛烏素沙漠南邊,有一個古代匈奴都城叫‘統萬城’,我回頭去看看吧!”

馬教授聽了馬上回道:“好!就是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上千年下來也不知風化成什麼樣了。”

對於這個‘統萬城’的來曆,馮辰前世在網絡上也看到過。

“無定河邊有白城,城曰統萬天下名。”

1600多年前,匈奴族後裔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都城統萬城。

因其城牆呈白色,所以當地人又稱之為“白城子”。

據《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記載,公元413年,赫連勃勃任命叱乾阿利為將作大匠。

征發管轄境內的各族民眾10萬餘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營建都城,並親自定名為“統萬”。

顯示了“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的雄心壯誌。

統萬城的營建曆時六年,赫連勃勃自居華夏正統。

所以統萬城在布局上極力模仿長安、洛陽。

根據記載,建成後的統萬城規模宏大、氣勢雄渾。

整個建築“皆雕鏤圖畫,被以綺繡,飾以丹青,窮極文采”。

史傳,築城時為圖堅固,工匠蒸土夯畢,督工以鐵錐力刺以檢驗其牢。

儘管曆經1600年風雨侵蝕,由石英沙、白粘土、石灰“三合一”夯築而成的城廊殘垣依舊堅硬如初,足以證明“其堅可礪刀斧”所言不虛。

統萬城自建成之後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

一直是伊克昭盟高原南部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到北宋時毀棄。

馮辰聽了兩位教授的談話,插了一嘴說道:“這裡是不是先秦時期的‘河套地區’啊?”

秦教授馬上點頭回道:“沒錯!這裡就是以前人們常說的‘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區。”

“河套平原是陰山山脈,與鄂爾多斯高原間的斷陷衝積湖積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

“當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

“在今伊克昭盟一帶設立郡、縣,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一帶屬北地郡。”

“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東部一帶屬雲中郡。”

“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一帶屬九原郡。”

“烏審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帶屬北地郡,四郡下轄34個縣。”

“到了現在如今的伊克昭盟地區有兩個曆史稱謂,即“新秦中”、“河南地”。”

“此地曆史悠久!唐代詩人陳陶的那首~《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綿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這首詩裡的‘無定河’就在這附近,這條無定河在曆史上也見證了許許多多的戰爭。”

“戰國時秦國和魏國在這裡互相爭奪,漢朝時又有匈奴在這裡縱橫肆虐,到了東晉時期,五胡亂華,戰火連天,匈奴人還在這裡建立起了一個他們自已的王朝‘大夏國’。”

“等到了600多年後,無定河邊又出現了一個夏王朝,它就是一直和北宋爭鋒的西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