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阿爾寨石窟2(1 / 2)

如果是國內的盜墓賊,最多也就是拿把火銃啥的。

但這要是國外的盜墓賊乾的,那可就不好說了。

從阿爾寨石窟這裡,到北邊外蒙邊境的距離並沒有多遠。

最近的距離也就三百多公裡左右...

人家要是‘撈一勺子’就走,那咱們這邊還真沒多好的辦法防控。

不過好在馮辰在觀察地上的痕跡時,發現這些硬化的馬車印。

他們離開的方向不是北上,而是一路南下了。

看到這馮辰心裡也稍微安定一些,要是隻有自已一人碰到盜墓賊。

就是直接開乾,那也一點都帶不擔心的。

但是現在馮辰最擔心的是,科考隊隊員的安全。

畢竟這次出行的安全是自已負責,真出了什麼事自已難逃其責。

當馮辰回到宿營地,秦教授他們已經從石窟裡出來。

他正和馬教授兩人,在一起拿著筆統計著什麼。

馮辰靠近後就聽到,秦教授一邊記錄一邊念叨著~

“這個阿爾寨石窟群,現存洞窟65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有43座。”

一旁的馬教授說道:“洞窟不規則地分布於岩壁上、中、下三層,均為方形,規模有大、中、小三種。”

“大洞窟隻有一處,位於南壁正中,門外有台階,可直達山下和左右其他洞窟。”

“中型洞窟約30平方米,高2.5~3米,前壁正中為拱形門,後壁正中為主佛龕,左右側壁有兩排對稱佛龕。”

“小型洞窟約10平方米,高1.5~2米,無佛龕,壁上繪有彩畫,剝落比較嚴重。”

“在13個洞窟中殘留壁畫近300平方米,壁畫題材主要是佛像和佛教故事。也有描繪世俗人物供養、祭祀、舞蹈、禮佛的內容。”

“在壁畫上發現的藏文題記和回鶻蒙文榜題較多,內容多為讚禮佛的頌詩。”

秦教授又問道:“能推斷出建築的最早時間嗎?”

馬教授看了看自已的筆記回道:“據我推測最早石窟很有可能,建造於北魏時期。”

“洞窟建築有中心柱,這種形製是北魏石窟典型的建築風格,即使不是北魏時期開鑿的,也是受到北魏石窟的影響。”

這時一旁的尉遲明舉手說道:“教授!我發現這些石窟有些還是西夏時期建造的,裡麵的‘八瓣蓮花藻井’,就是西夏最具代表性的石窟裝飾元素。”

“而且石窟內的壁畫,好像曆朝曆代的記錄都有,但最多還是蒙元時期的。”

“其中發現了大量石窟壁畫中,繪有元代社會生活和戰爭、狩獵等場景。”

“有些許明代風格,但從這之後就沒什麼記錄了...”

秦教授看著尉遲明,罕見的誇了他幾句。

“嗯!不錯有進步,報告做的很詳細。”

馬教授看著資料說道:“看來這個阿爾寨石窟群,始於北魏、興於蒙元、衰於大明。”

尉遲明連忙接話道:“好像蒙元勢力的衰敗,也就是從大明開始的。”

“自最後的蒙元大汗林丹汗隕落,察哈爾餘部被後金攻滅,妻、子被俘,漠南蒙古各部均歸屬後金。”

晚上大家就在阿爾寨石窟群腳下宿營,當輪到馮辰起來值班的時候。

他和一名戰士一起,先圍著營地轉了一圈。

馮辰時刻觀察著係統預警,雖然四周都很安靜。

但是馮辰心裡還是有點怵,看著崖壁上一個個黑洞洞的石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