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進入這片區域,不管走到哪裡都會覺得非常枯燥。
遍地都是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塊,給人的感覺隻死寂、孤獨和空曠。
這裡也並不是沒有一絲活物,但能在荒漠戈壁灘上存活的生物。
隻有生命力最頑強的小昆蟲、沙蜥和駱駝刺等沙漠特有植物。
而且這片區域還屬於~最惡劣的大陸性乾旱氣候帶。
地表和地下水極為匱乏,地麵的土壤鹽堿量極高。
在這常年炎熱乾燥的區域,幾乎看不到一絲生機。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荒涼的景象...
還有在雅丹區域的地麵上,土層乾得就像一層外翻的硬殼。
地表上的小石塊經過幾百萬年的風蝕打磨,變得十分鋒利,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把車輪紮出大口子。
車隊駛入完全沒有路徑可循的無人區,車窗外的大風呼嘯不停,發動機持續低吼。
車輪碾壓堅硬土殼上,不停發出嘩嘩的聲響。
除此之外,再也聽不到第四種聲音...
此刻一覽無餘的茫茫戈壁,其實也是危機四伏!
那些看似擁有“堅硬外殼”的戈壁灘,其實有些地麵卻隻是“薄如蟬翼”。
在表麵黑黃色的地麵下,全是鬆軟的沙子。
隻要你的車速一旦降了下來,要不了多大會兒準得陷到沙子裡。
俗話說的好~“快走沙,慢走水”,這個道理大多數老司機都懂。
剛剛適應了戈壁灘上的“陷阱”路段,馮辰突然感覺前麵路段的沙子又越來越多。
很快車隊就來到了,戈壁和沙漠的分界地帶。
放眼望去,沙山越來越多,戈壁漸漸減少。
這裡不能用“天造地設之美”來形容這片地區,因為它們都是自然環境持續惡化的產物。
這裡的沙子大多數來源於,西邊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
隨著每年的乾熱大風季節,滾滾黃沙飛至此處,日積月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沙山。
不過科考車隊並沒有進入沙漠,而是在外圍沿著沙漠邊緣。
向‘死亡之海’內部的樓蘭古城遺址前進,但是當科考隊進入‘死亡之海’後。
令馮辰沒想到的是,他們在這還意外遇到了盜墓賊,不過這是後話暫時不表...
車隊在‘死亡之海’邊緣的三壟沙雅丹區域停下,進行最後一次休整。
此時馮辰下車拿著望遠鏡,向在‘死亡之海’觀看。
前世今生自已都沒來過這裡,現在是第一次站在這個‘死亡之海’的邊緣。
這時一旁的秦教授走了過來,來到馮辰的身邊說道~
“怎麼樣看到這有什麼感覺?”
馮辰看著滿天的黃沙飛舞,又荒涼的地方。
隨口說道:“真是難以想象這鬼地方,古時還有人居住過。”
“給人感覺這就是一個充滿孤獨的死地,真佩服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隊,是怎麼通過這些地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