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那可不是在放鞭炮,是守城的將士們在和建奴兵打仗呢。”
周皇後看了一眼麵色凝重的崇禎皇帝,輕聲給朱媺娖進行解釋。
“哦,原來是那群野蠻人來了!”
朱媺娖當即就知曉了自己的重生時間,應該是崇禎二年的十一月底或者是十二月初。
“父皇,您對這場戰事也不必太過於擔心,他們那些隻知道騎馬射箭的建奴兵,根本就不具備攻城的能力。
北京城高河寬,他們是攻不進來的,估計也就是在京畿一帶搶掠一番後,就會自行離開了。”
“可我大明帝國的臉麵卻沒了,竟然讓十幾萬建州奴才,在京畿之地肆意縱馬馳騁。
朕對不起太祖皇帝,對不起京畿的百姓們啊!”
崇禎皇帝滿臉憤恨的說完這些話後,就毅然決然的起身朝著殿外走去。
當他走到門口時,卻停下了前行的腳步,轉過頭來,目光柔和的看著朱媺娖說道:
“長平,方才這些話切記不可向外人講起,日後你若是再夢到太祖皇帝和孝慈高皇後,就獨自一人來找朕講述。
倘若不是太過於超乎常理的事情,朕定會竭儘全力去幫你的。”
“父皇萬歲!萬萬歲!我以後會加倍努力,絕對不會讓大家對我感到失望的。”
朱媺娖聽聞此言後,當即就滿心歡喜的跳躍起來,向著崇禎皇帝大聲呼喊萬歲,表明了自己中興大明帝國的決心。
周皇後看著大病初愈的女兒這般愉悅,心中原本因為建奴圍城而產生的擔憂,也一下子減輕了許多。
她起身輕輕拉著朱媺娖的小手,將崇禎皇帝送出了坤寧宮,看著他坐在車輦上緩緩離去。
朱媺娖重生在三百年前的紫禁城中,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但很快她便意識到,儘管重獲新生,但自己似乎也失去了曾經的自由。
每天,除了麵對那群絞儘腦汁、想儘辦法要逗她開心的宮女和太監們外,還有那永無止境的宮廷禮儀等待著她去學習。
日複一日的重複這些事情,讓朱媺娖感到無比厭煩。
這一天,她感覺無聊透頂,便漫步於紫禁城內,望著那些對她來說早已失去新鮮感的皇家宮殿建築。
而在她的身後,則緊跟著一群怎麼甩也甩不掉、驅趕也無濟於事的宮女和太監。
就在此時,一陣響亮的讀書聲傳入了她的耳中。仔細聆聽後,她得知這是有人正在誦讀《論語·泰伯篇》: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強也……”
被這聲音吸引,朱媺娖循著聲源走進文化殿。
隻見一名身穿大紅色官服的中年男子正手持書卷,給幾個年齡各異的孩子們上課。
其中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看到朱媺娖走進來,臉上立刻就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並熱情的向她擺手示意。
“長平妹妹!”
“太子哥哥!”
“太子請自律,授課時切勿分心。”
中年人輕聲提醒太子朱慈烺,目光隨後轉向朱媺娖,恭敬的拱手施禮說道:
“公主殿下年歲尚幼,待滿六歲之後,再來文化殿學習也不遲。”
語罷,他就看向門口外的乳母,眼神示意她將長平公主抱離此處,以免乾擾太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