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方麵。
士卒們已有經驗,駐紮營地的速度很快。
薄暮時分,各營紮好。各自舉炊做飯。諸將分彆來見,自幾日之前與趙家軍交鋒告捷後,明顯活躍很多朱有才,沉不住氣,找到了己方唯一一個不良條件:“統領,軍中糧草將儘,隻剩半月之用。我們何時發動總攻?”
不過,這的確也是個事實,從揮師東來開始就一直是明軍之中一個重要問題。
軍中存糧大部分來自上猶,還有一部分是沿路行軍,從趙福之手下的敗軍之中搶來的。由於魏十三下令明軍不可肆意搶糧,部下這麼做也是遵照此意執行了,他們一路穿鎮過村時,並沒有采用尋常大軍過境所采用的搶掠手段,也沒有出現兵過如梳的場景。
隻不過仁慈並不能解決他們的困境,更不會令劫後餘生的百姓將糧食送上門來,所以糧食這一問題依然亟待解決,這部分問題,魏十三也一直沒有忘記這個問題,在他們營地穩固之後,與諸將士商討後,決定派出十多支二三十人不等的小型部隊,前往趙繼祖的地盤上各個城鎮上例哨,即是搶。
隨著手中掌的軍隊越多,作戰越多,殺的人越多,魏十三漸漸地發現,他的心腸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就變得越來越硬了。
可謂是,當初覺得難以企及的事情,如今已經逐步展開,當初覺得遙不可及的兵力,如今也掌握在手中,那當初覺得有違良心的事情,自然也變得越發理直氣壯了。
幾日之前寧願帶著明知不夠數的糧食出征,也不願在上猶城及周圍強征強取,如今回想起來,恍如一夢。還記得大哥魏天北與他在信豐那是,都曾因陳顒手下搶糧而揍過他們,現在他卻再體會不到當時的心情了。
身在在其位,當謀其政。
一萬多人,怎麼養活?沒城沒地,不搶,怎麼帶兵?流民來投他,不就是為了一口飯吃?喂不飽他們,一天可以,兩天可以,到第三天,他們就會一哄而散。
想想以前的自己,看看現在的自己,他苦笑。
他痛恨現在的自己,又無力改變。除非他解散軍隊,然而,軍隊解散了,他怎麼報仇?就不說報仇,他怎麼在這個亂世中活下去?想想鄧三是怎麼死的,再看看王夫人在林中的遭遇,手裡沒兵,隻有這兩個下場。
義不守財,慈不掌軍。
他安慰自己,我變得理智了,我搶的是敵人的糧食。內心中一個聲音憤怒地反駁他,你這是虛偽!冷血。他選擇忽略了這個聲音,重回到眼前帳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問題,在邀請營中千夫以上的頭領儘數去到營帳中謀劃時,他就特意將熟悉趙家營地的陳、楊兩人請過去問過。
此時,還請陳玉案來回答。
他們當然也不知道這種大難題的標準答案,但對於魏十三所問,卻是有另外一套說辭:“統領、諸位將軍。以我們現在的情況根部無須擔憂。
我等班就是贛東的草寇,土生土長。對於這一處的地形,趙營根據地中的兵馬布防、器械糧草、戰力分部,無一不如反掌觀紋一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再則,趙營在此地,得勢才不過半年,加上他們不施仁策,不理民心,手下來投的人儘管不小,多數的人還是不服他們的,想來在我們攻防之時,隻要做到戰之必勝,攻之必克,他們內部分崩離析不過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