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如今我軍又來得迅速,他們急於退守對我們的出現定是猝不及防。”陳玉案對此胸有成竹,不過態度依然恭敬,神色依然柔和,不卑不亢,侃侃而談;說罷以拳擊掌,“小的大概可以斷言,隻要用策得當,不出十日,趙營根據地必破。”
他的這一番說辭卻也是驚豔了不少的人,諸人看他:“聽你所言,心中已有了計策?”
楊虎大概是知道自己兄弟的本領,依然對眾人的反應嗤之以鼻,而陳玉案聽得此言,卻是看向了魏十三,顯是想要征求意見,畢竟他先前一直未有被魏十三列入商討行動的名單,事實上,他們對自己保留著提防之心,並不是什麼壞事,說明領軍人物不傻,沒有一個人願意將自己及身邊兄弟的身家性命交代到一個傻不拉幾的人手中。
魏十三向來是主張手下在商討問題時直言不諱的,自然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
朱有才頗為不耐煩道:“你這人,有話則說,無須遮遮掩掩的,說得好了,統領大人自然會采納的。”陳玉案抹了一把,再問魏十三,“統領,小人認為的克敵計策有三步,把控山上輸送水源的重要途徑;堵住山上通往山下的重要關卡官道;連日派人上山送大批的招降書。”
“此計甚妙。”
對於攻打山上營地的戰法,魏十三在被馬夫人的調戲那天晚上就已經想到初步的計劃,其中前麵兩步與陳玉案的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後麵一條則是他根據自己對於山上形勢的理解,自己加上去的,可謂是錦上添花。
陳玉案聞讚大喜:“那統領何時發動總攻?”
士卒遠來,但是還不能儘數休息。
山地攻防,魏十三早在信豐城外就已經體會過,對於體能、心力、意誌的消耗和考驗是不言而喻的,疲憊作戰有害無益。
因而他下令,除魏十三本部的主攻將士抓緊時間休息,其他各部由百戶指揮,集中起周圍城鎮的百姓,由梁坤出麵,從中挑選出百十個壯丁,一來負責水源、進攻路線、退守路線的勘察。又派隊到周圍村鎮,收繳菜油、柴草、木板之類,做攻城的準備工作。
這種山地攻防戰,他們沒有霹靂彈、火箭這一類的熱武器加持,常用的攻城器械,由於地勢過高也難以發揮作用,所以,對於山體地形掩用非常重要。
回歸上猶城前,魏十三便答應了不用工匠鐵匠上戰場的,所以沒有裹挾城中工匠出來,自然也就無法打造應急的山地武器。
陳虎諸將提議,仿照蒙古人的戰法,驅趕高麗百姓去填壕溝、擋箭矢。魏十三沒加思索就拒絕了。一邊歡快地收聚百姓的火油之類的物資,一邊又拿當地的百姓做肉盾,趙繼祖又不是父母官有用?雖然打破了道德壁壘,但這種樣的事情魏十三還是做不出來的。
何況有陳玉案、楊虎這兩位出自趙營的地頭蛇在,他相信可以事半功陪。
山上接連忙碌了好幾個夜晚,山下也是一樣。戰壕、拒馬一類的工事,並非隻有魏十三懂得布置,熟讀兵書的趙明遠對此也頗為熟稔,而且他們還領手下打造了一批長達三寸左右的釘子,在迎敵草木駁雜的坡麵上深深埋下,隻留寸許在外頭靜候有緣人上門。
而外山中,王德、梁坤等人,因為不熟悉山地攻防,也知道弓箭在朝上射擊之時,恐準度大失,所以領著大批的弓箭手擇了一片山地用作試煉,在山體斜坡上,劃出射程的有效距離,已經射擊精準度較高的區域,讓兵卒用心記好,到時候山地攻防時自然有大用,兵卒見識過他們的驍勇,無言其他。
正是各方一切都要準備就緒時,同時深入趙繼祖底盤攪事的趙若楠一方兵卒,與魏十三一方攪事情順便搶糧的先鋒軍搶占了同一個地方。
雙方各自從審時度勢,到最後各自忌憚散去,形勢還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