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從軍(一)(2 / 2)

南宋匹夫 秦長卿 3776 字 2個月前

到了現在,他們再一次麵臨到糧草短缺的問題。強征強取,以他們現在的身份且不說合不合適,恐怕在老百姓手中也榨不出這麼一大批的糧草來,而且不是長久之計。

他們沒有聯係朝廷的綠色通道,向朝廷要糧的路子怎麼看都是行不通的,於是乎,僅僅是這個問題,便讓他們近兩萬人的軍隊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地步。

正是人心惶惶之際,陳玉案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既然楊幺部的將士,能夠以‘耕陸水戰’的方法,養戰官軍,立於不敗之地,那為何我們不能用他們的方法呢?”

這番話傳到魏十三耳中後,當即便給他派了一隊人馬,負責勘察地形,尋找適合耕種的地方,正好這個時候正值春收秋耕的季節,另外,說起這個,他忽然也想起,當初在雩都中。

魏十三便留了一部分的人,照看當地的農作,當初的趙繼祖深知糧草於軍隊的重要性,在占領了贛東地區之後,第一件事情,便是命令當地的百姓,每家每戶都要耕作,然後將糧食上繳到他們的糧倉中。

若不然,以他們的實力,也不可能發展得如此之快,如此,豈不是說,兩地都要一大正等待收割的田地?

想到這處,魏十三覺得,他們活下來了,起碼燃眉之急應該可以渡過去了,若是陳玉案能找到合適的耕作之地,那就算是與對方打持久戰,也不至於陷入被動。

便是如此,這支急匆匆行來的韓家軍,在生死攸關的重要關頭,並未第一時間,選擇與楊幺部火拚,而是非常理智地選擇了兵分兩路。

一路果斷往贛南、贛東一帶去,厚著臉皮,逐家逐戶去要糧,大概是因為先前匪情已經被平定,百姓們不至於完全流失,還呈現出死灰複燃般的生機,這一操作要來的糧草還真不少。

第二路,則是放下手上的刀槍劍戟,褪去身上的衣衫皮甲,在陳玉案找到的大片耕地中,忙活起了春秋與秋耕的事情。

這樣的操作,持續了一個月有餘的時間,他們手下這支,本要在溫飽線上掙紮的韓家軍,竟然重新煥發了新的光芒,活過來了。

軍營中。

“麵對我們現在的處境,眾位有什麼良策,可以嘗試兵敗那楊幺的?”魏十三將趙若楠,宋青、陳玉案、言雀、施種道、梁坤叫到了營中,商討關於如此對付楊幺的問題。

眾人聞言當即陷入沉思。

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們,事實上,宋廷並非第一次派人前來圍剿這楊幺部了,這些人,雖然不敢說每個都是子午良將,但肯定不會每個人都是草包。

改用的辦法,尋常的不尋常的,他們幾乎都用過了。

而且,這楊幺明顯比性格衝動,頭腦簡單的曹成要老練得多,他知曉隻要自己堅持防守,不貿然進攻,官軍就無法左右得了他們,所以才會如此有底氣一直不轉移。

魏十三對於眼前的這種情況,也是十分的頭痛,儘管他們現在解決了糧草的問題,但現在又多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擺在他麵前。

沒有水軍。

敵人擅長水戰,他們這些人,隻有當初魏十三要馬夫人堅持訓練的一隊水軍,但萬安河現在人都不知道去了哪處,那一隊的水軍,死死傷傷,也所剩不多。

就算是勉強能夠組成一支二百來人的隊伍,他們也可以選出擅長水性的兵卒進行加練,但沒有戰船這個問題,算是給了他們迎頭一棒。

難道還要回到贛州地區,借幾條船過來?

越是想到這些問題,魏十三便感覺頭痛欲裂,他們匆忙來戰楊幺,沒有事前做好對敵人的調查,敵我戰力的分析等相關問題的弊端,再一次被無限放大。

種種困難之下,魏十三最終也釋懷了。

反正現在他們已經種下秋稻,暫時沒有溫飽問題,那一切便從零開始準備好了,在破敵計劃商討不成後,魏十三當即跟趙若楠溝通了現在的情況。

接著,趙若楠便下令,在各軍之中,抽調擅長水性之人,負責專門訓練水上戰鬥的方式,駕駛船隻的技術,以及船隊戰術的運用等方麵的知識。

另一方麵,迅速派兵往上猶城處,將他們先前請回城中的工匠,全部帶到這邊的戰場來,臨時打造戰船,水上作戰的兵器等重要物資。

時間便在這種瑣碎而駁雜的事情中流逝。

領了魏十三的銀票,分離長達三個多月時間的,周奎軒、楊成兩人,從黔地回來了,他們幸不辱命,帶走了三千餘人,帶回來了近五千匹貴陽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