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城。
吳三桂已經圍困錦州半個月了,始終不見建虜援兵,也不見蒙古兵來救。
但是吳三桂、黎玉田不敢怠慢,依舊謹防死守。
天天派人去城下喊話,或是向城內投射書信,力勸漢八旗獻城投降,回歸大明,錦州城內始終無人回應。
朱友健“發明”的擴聲器得到了廣泛的用處。
大嗓門的士兵被挑選出來,在一眾騎兵的護衛下,每天都到城下。
在城頭火炮和守軍弓箭的射程外,三五人一起,對著擴聲器的收聲口,全力大喊。
聲音雖然傳不太遠,但是城頭守軍大約能聽清。
為了生動,甚至還會來一段封狼居胥類的說書故事。
日複一日,城中漢八旗竟然仔細聽那故事情節,頗有點上癮的意思。
多爾袞知道後大怒,殺了幾個漢兵,命人將戰鼓搬到城牆,一旦明軍喊話,城牆上就擂鼓。
氣的城下明軍破口大罵。
期間,崇禎命人送來軍糧、馬匹,更有幾種新型武器和運輸工具,以增強軍力,穩定軍心。
直到現在,吳三桂看到那些東西,還是嘖嘖稱奇。
回想半個月前,數百運糧官趕著四個輪子的馬車來到軍營的時,馬上引起了士卒的圍觀。
在此之前,大明都是使用兩輪馬車,兩根車轅擔在馬匹身上。車子和貨物的重量,負擔在車輪和馬匹兩處。
馬匹除了提供動力,還要負擔承重,極其損耗馬力。
雖然人們知道四輪馬車可以減輕馬匹負重,但是其幾乎不能轉彎,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根本沒人製作。
如今崇禎專門為設計了轉軸,使得四輪馬車也能隨心調整方向了。
這極大提高了馬匹的運力、速度和馬車的靈活度。
僅僅一次運輸,就解決了大軍3個月的口糧。同時減少了一半的路途損耗。
明軍中人無不稱讚。
令吳三桂更驚奇的是第二批押運隊。
居然沒有用馬匹,全是人力!
一千士兵騎了名為“三輪腳踏車”的載具,送來大批物資,到達後更是直接充當步兵,加入戰鬥。
這些三輪車也被當做軍營內的運輸工具,進一步節省了人力、馬力。
使更多人能加入戰鬥序列。
第二次送來的物資,不僅有數千崇禎五箭弩、數萬箭夾、一百台崇禎連弩。
更有名為“滑板”和“自行車”的兩種傳令專用工具。
隻要在軍中地麵平整,傳令兵就可以借助“滑板”和“自行車”快速往複,堪稱機動靈活!
不僅節省了大量馬匹和草料,更提高了傳令效率。
現在,吳三桂和黎玉田,每天都讚歎崇禎聖明,幾乎成了口頭禪。
今日,是明軍計劃裡首次進攻的日子。吳三桂指揮著炮兵走向前線,三輪車裡裝滿彈藥。
以往需要大半日才能運完的火炮物資,這次一刻鐘就完成了。
按照崇禎提前訂好的計劃,為了不枉費士兵性命,前期以炮轟和射箭為主要進攻手段。
之前繳獲的火炮被推到陣前,調整好角度,士兵開始裝填火藥和鉛彈。
“放!”
“轟……”
一聲軍令,一聲炮響。
鉛彈轟擊在南城牆距離地麵三分之一處。
這是朱友健特意安排的。
如此轟擊,一是震懾城中軍民,二是集中所有火力,爭取不費一兵一卒,轟塌這處城牆,以便將來攻城。
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