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兩大都司(2 / 2)

當日,羽林右衛就被安排在大營各處,以充實包圍圈。

這些都是新招募的士兵,沒什麼作戰經驗,隻能一邊操練,一邊辦差。

雖然羽林右衛自有建製,但是吳三桂暫時打亂了其建製,分差各處。

同時給每個新兵都被安排了一個師傅,一對一教授和訓練。

以期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麵的戰士。

兵營裡,大夥聽說增援了一萬新兵,提升了相當的士氣。

畢竟,這個年代的戰爭,士兵數量是極其重要的因素。

堅守了大半個月的士兵看到風塵仆仆而來,臉上還帶著興奮、新奇神情的新兵,莫名的有種親切感。

來充當苦力的人,是親切的。

充當炮灰的,更是親切的。

即將攻城了,新兵如果不來,最終是誰衝在第一線呢!

……

蒙古三部兵馬,在夜戰後損失了近半人馬,懼於明軍詭異的弩箭,不敢強行進攻,隻是在四周徘徊,尋找戰機。

今日偵騎打探到明軍又來了新軍,足有萬人,三部親王更是惶恐,再不敢留在錦州附近。

一麵遣人回部落要求援兵開拔,一麵派人去盛京,通報錦州城的情況,請求支援糧草。

因明軍勢大,在端羅布親王的建議下,四萬蒙古大軍繞過錦州北去。

在錦州東北方,醫巫閭山南端的大淩河西岸,駐紮下來。

此地背靠河水,水草豐美,是休養生息的好地方。更何況北、西、南三麵坦途,最適合騎兵馳騁。

尤其是這裡可以時刻監視錦州的戰事,一旦吳三桂有異動,他們就可以做出相應行動,同時不用太過擔心大明援軍的襲擊。

可謂是敵動我動、敵來我戰、不敵我跑。

三部親王料定吳三桂暫時不會攻城,在草原或者盛京的援兵趕來之前,他們不會有所行動了。

……

朱友健在安排完頂層設計後,就將黃淮海地區的軍政事務放給了李邦華、高第一文一武總管,自己力排眾議,北伐去了。

出征前,他親自提拔了十幾個文武官員,輔助李、高二人,同時也是一種製衡。

沒辦法,到了皇帝這個位置,對臣工不能不信任,也不能全信任。

要不是有後世看的官場小說和電視劇,朱友健還真不一定能有效應對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和利益糾紛。

在地方上,因分到土地而踴躍參軍的農民兵,合計起來有十多萬,但是沒有什麼戰力。

現在大都被安排在當地城池,充實地方武裝的同時,勤加操練。

新兵們為自己的全家老小和田產,不敢有絲毫懈怠,個個勤學苦練。

通過土地革命分到耕地和種子的大明百姓,喜笑顏開,陸續開始播種。前幾個月戰事連連,很多地方錯過了春小麥的播種。但是五月可以播種高粱、小米、大豆等作物。

華北大地一片忙碌。

朱友健帶著大軍一路北去,沿途看到農忙場景,很是欣慰,中華民族總是這麼樂觀、勤勞。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簽"記錄本次(第45章 兩大都司)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蘭嵐謝謝您的支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