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充分休息的明軍從城中開拔,分成多個小隊開赴周圍的堡子和驛站,大範圍的清除殘餘的建虜,收攏包衣奴隸,用來修城、墾田。
同時,開原城中,一部分裝備精良的雪橇兵,向更北方挺進。鐵嶺城中也派出了精銳士兵向著西北方向殺去。
駐守撫順的宋獻策也收到了崇禎的軍令,點了人馬,向東掃蕩。
自此,遼北三城全部被明軍收複,周圍的堡子、驛站和村落,也被逐步掌控。
大明一雪“薩爾滸之戰”的恥辱,重新控製遼東。
沈陽。
崇禎派人在建虜的偽皇宮前,準備建造“平遼之戰紀念碑。”
紀念碑西側麵,將會詳細刻錄從萬曆十一年大明敕封努爾哈赤為建州都指揮使開始,到他逐步征服女真諸部,占領整個遼東、入關劫掠的罪行。
紀念碑東側麵,則準備闡述記錄平遼之戰的經過。
紀念碑背側,則要將平遼之戰中陣亡將士姓名,雕刻上去,供世人瞻仰。
此外,在紀念碑底座,還將雕刻孫承宗的關錦寧防線示意圖、遼南之戰、沈陽圍城戰等浮雕。
這項工程很是浩大,估計半年以內都難以完工,但是崇禎覺得很是值當,甚至親自題字:“平遼英雄紀念碑”。
北征將士本以為這座紀念碑是為了歌頌崇禎皇帝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而建造。
在各種細節傳出來後,將士們才知道,這座紀念碑竟然是為了紀念陣亡將士、表彰有功之臣而建造。
對崇禎的敬仰,可謂是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緊接著,崇禎下旨加工“平遼英雄勳章”、“大明中興勳章”的消息傳了出來,近萬條的封賞名冊也在加緊編纂,引起了又一波轟動。
崇禎雖然重視這些事情,但都安排給了軍中文職去討論和草擬,他的思維,已經擴散到了更廣闊的地方。
戰爭隻是初級手段,戰後的移民、開荒、治理、發展等工作將無比繁雜,這些事情雖然可以全部派給內閣操持,但崇禎必須拿出大的方向,以便下邊的大臣製定具體計劃。
崇禎更在意的,還有興安嶺和黑龍江以北的廣闊土地。
這個時代,以大明的國力,幾乎沒有能力前去開發。
沙俄用了幾十年開拓西伯利亞,甚至到達了阿拉斯加,也隻是修建據點,難以真正實現大範圍定居和控製。
大明身受儒教影響,本就沒多少北去拓土的動力,再加上小冰河時期的天氣和朝廷無利可圖,更不會考慮北去了。
但是崇禎深知那裡在後世時的重要性,雖然苦於國力不足,難以北拓,但依然不願意袖手旁觀,讓沙俄輕易竊取廣博的領土。
崇禎思量了很久,召來田守信,自己口述,給太子下旨。
“開原城往北,還有6000裡土地,那裡有肥沃的耕地和廣闊的森林,更有數不儘的礦藏,大明缺煤炭、缺銅鐵,更缺原木、金銀,很有必要北去開疆拓土,但苦於國庫財力有限,朝廷無法派人北去。
因此,朕認為應倡導大明百姓組隊前去。
朕聽聞,極北之地,有白熊、白狐、白鷗等祥瑞之物,可令百姓前往捕捉,一旦集齊三種祥瑞,可封他爵位,同時在極北之地劃出萬畝土地,賞賜其人,供其世代居住。”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簽"記錄本次(第233章 極北之地)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蘭嵐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