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帶著海州軍民,日夜不停地“趕路”,於子夜時分,在蓋州城北百裡的耀州驛和周圍的幾個空堡子停下休息。
南逃士卒還好,普通的包衣均是惶恐,不知道出了什麼事。這種棄城而逃的情況,太罕見了!
海州的房產不要了?農田也不要了?
豪格暫時沒有察覺人心的浮動,找來幾個人,下令道:
“派人先行前往蓋州,就說我明日正午入城,讓尚可喜準備接駕!”
……
就在豪格一路南逃的時候,開原和鐵嶺兩城被明軍圍了起來。
城內守軍雖然惶恐,但是堅決不相信盛京城破的消息,依舊負隅頑抗。
明軍有了炸城之術,自然不強求城內建虜投降,草草勸降後,就開始準備攻城。
郭雲龍和胡國柱各領一軍,各打一城,雖然分在兩地,但是操了相同的心思。
二人都是吳三桂麾下參將,此次由皇上親自下旨出兵,其中的機遇不言而喻,隻要自己表現的好,不說能和吳三桂平起平坐,至少也能成為一城總兵。
要知道,京師城破之前,吳三桂也不過是寧遠總兵。此次收複故土,一旦功成,必定有相應的封賞。
故此郭、胡二人鬥誌昂揚,甚至生怕城中建虜投降,自己少了殲滅敵軍的大功。
另外,二人也有相互競爭的意味,都想著能更早攻克城池,得到皇上垂青,先一步提拔。
郭雲龍帶兵趕到開原後,采用四麵圍城、四麵同時進攻的策略。
因為,他知道城中兵力稀缺,四麵同時進攻能更好的分散敵人兵力。讓敵人無暇進攻在城下埋頭挖洞的炸城小隊。
胡國柱主攻鐵嶺,他雖然也采用了四麵合圍的策略,但是選擇了在一側猛攻的方法。
他架好迫擊炮猛轟城頭,將守城建虜壓的不敢冒頭。小隊人馬頂著厚木板突進到城下,挖掘地洞,準備炸城。
由於開原城牆不算高,過了正午,炸城小隊就挖好地洞、埋好炸藥包,拉著引線準備點火。
當四個城牆都準備完畢,郭雲龍下令點火。
四點火光飛一般躥到城下,隻聽四聲巨響,開原出現了四個缺口。
明軍衝鋒號響起,戰鼓擂動,四麵同時衝鋒,很快便衝進城中與建虜展開巷戰。
鐵嶺這邊,在胡國柱下令敲響銅鑼後,四五個悶雷一般的聲音傳遍城內外。
鐵嶺南城牆就此倒塌。
明軍潮水般湧入城中。
城中建虜或是負隅頑抗,與明軍巷戰,或是從其他幾個城門衝出去,準備和明軍野戰。
但是在明軍強大的火器下,虜兵根本沒有泛不起浪花。
不論是開原還是鐵嶺,都沒撐到夜幕降臨,輕鬆被明軍拿下。
明軍屠儘城中反抗的士卒後,打開建虜府庫,取出糧食,在城中燒火做飯,飽餐了一頓。
那些投降的真虜,都被分批斬殺,投降的漢人包衣則被收攏到一處,帶上腳鐐,在明軍喝罵聲和皮鞭聲中,前往破損的城牆處,修補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