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親明三臣(1 / 2)

“通傳李倧?讓他來義州?”遏必隆驚問。

“這不廢話麼。不讓他來義州,難道還讓本王去漢陽見他?”豪格理所當然,“本王舟車勞頓半個月,一步路都不想走了。”

“恐怕李倧不肯,或者不敢來啊!”

豪格怒目:“他若不來,本王就廢了他,另立國王!”

……

三天後。

漢陽。

李倧看著大清攝政王的王令,心中怒不可遏。

自從他與西人黨人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伯父光海君,繼承王位以來,朝鮮境內一直內憂外患不斷。

內部各種叛亂或陰謀層出不窮,外部經曆了“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迫使朝鮮臣服大清,國內親明大臣銳減。

甚至,李倧的所有皇子,朝中勳貴和主要大臣的子孫,都被俘虜到盛京為人質。

李倧整日在心驚膽戰中度過,沒有一天安寧日子。

一個月前,遏必隆、圖爾格突然帶著大軍進入義州,嚇得他大驚失色,隻以為清國要更換國王。

好在清軍隻說到義州暫避風雪,要求供給糧草和棉衣。

李倧放下心來,幾乎掏空國庫,拿出來數萬石糧草和萬件棉衣,小心翼翼的運往義州。

才剛剛消停了一短時間,大清的攝政王又親臨義州,還詔令他去覲見,這就有些侮辱人的意味了。

“他又不是大清皇帝,憑什麼讓孤王去朝見!難不成,還要我當著文武的麵,對一個攝政王三拜九叩?”

金自點拱手:“王上,不可意氣用事,想來攝政王隻是舟車勞頓不願遠行而已。”

金自點因參與李倧奪權而入仕,封洛興君。在丙子胡亂時為都元帥,貽誤軍機,並慘敗於兔山,戰後被流放珍島。

四年前在李倧的庇護下複歸朝堂,並在近幾年三次出使清朝,是十足的親清派。為朝鮮人不齒。

李倧不悅的道:“你的意思是,孤王屈身前往?”

“還是去的好……”

“行,你下去吧。”

金自點行禮退下,心道,“當年你不願對皇太極三拜九叩,號稱是幾百年內的奇恥大辱,誓要自儘。最後,不也當眾拜了下去……現在又要起麵子,何苦呢。”

李倧見金自點走遠,從袖中拿出來自大明的密信,又反複的看了起來。

原來,崇禎成功圍困沈陽後,隨即派錦衣衛秘密進入朝鮮,聯絡閒賦在家的金瑬。

此時,金瑬是十足的親明派,兩次出任朝鮮領議政,在朝鮮的朝堂上頗有影響力。

一拿到崇禎皇帝的密信,金瑬不敢怠慢,以毛遂自薦、希望複出的名義,進宮麵見李倧。

當時,李倧雖然聽說了山海關之戰的結果,也知道大明收複了錦州、廣寧等地,甚至聽說了明軍登陸遼南,攻下了撫順。但是依舊不相信崇禎可以這麼快就反攻到盛京。

君臣二人思來想去,用了一計瞞天過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