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所言非也。”李時白不同意,“既然我們已經決定歸附大明,就應該征討義州的清兵,怎麼能拖延?”
金瑬笑笑,“那李大人說說,你要帶多少人馬北征,才有把握攻克義州?”
“這……”李時白無言以對。
帶多少人馬?攻克義州?還讓我去?
想什麼呢!
就算給我5萬人馬,我也不會去義州送死的!
李倧見李時白不敢應答,立刻知道金瑬說的是對的,“拖是可以拖的,但是,我們供給清軍的糧草,是停,還是不停?”
金瑬知道李倧顧慮,倘若繼續給義州供給糧草,不但朝鮮國內吃緊,必定會造成百姓和朝臣缺糧,而且還有通敵之嫌,難免讓明國誤會。
“不停!但是少給!”
“少給?”李倧皺眉。
“我國地貧人寡,近年來又嚴寒且乾旱,本就沒多少存糧。上次北運的數萬石糧草,已經幾乎搬空漢陽糧庫,這些,來漢陽監督的清兵看的真切,現在說無糧可運,也順理成章!”
李倧點頭,“也好,就按金卿意思去辦!”
當日,漢陽城內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城的大事。
74歲高齡的金瑬出仕,第三次出任領議政,總掌朝廷大權。
他上任的當日,就將金自點等一係列親清的文武大臣拿進監獄,同時啟用了大批親明的官員,充實到所有衙門。
更是下令,讓南方各道兵馬北上京畿駐防,同時加強了義州以南,安州、平壤、黃州、平山、開城等地的駐軍人數。
更在寒冬時節,罕見的征募民夫,加強南漢山城的城防,以備不時之需。
他這麼做,是防備豪格提前知道朝鮮動向,向漢陽發兵。萬一朝鮮軍隊抵擋不住,被清軍打到漢陽,李倧就可以前往南漢山城避難。
本來李時白等人主張把江華島設置為後備的避難場所。
但是君臣討論時,一致認為在冬季冰封的時候,已經沒有海水阻擋清軍鐵騎,江華島失去了戰略意義。
更主要是前次後金進攻,江華島根本沒有起到期望中的防禦作用,最終被金兵攻克,俘虜了李倧。這種既雞肋又不祥的地方,李倧不願意去第二次。
而南漢山城,這座建立於2000多年前城池,經多年的翻修加固,依山而建的城牆比較厚實高大,易守難攻。
登上城內的最高峰日長山,可以俯瞰漢城及京畿道一帶的敵情,空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仁川的情況。
而且城內已經建造了避難用的行宮及各種設施,隻要再進一步加固,增添設施,一定可以固若金湯。
為防止義州的豪格得到消息,金瑬等人控製住親清文武後,在各處向北的大路上設卡攔截北去行人,甚至連向北飛行的鴿子,都被士卒射下。
為了萬無一失,李倧派出去兩路秘密使者,迅速向大明求援。
一路從仁川港出海前往旅順和天津,另一路走偏僻山路,避開義州進入遼東,向盛京進發。
李倧看著密不透風的防守,想著大明即將派兵援助,心情大好,甚至準備檢閱齊聚而來的軍隊。
……
義州。
豪格休息幾日,恢複了精神,準備以最威武的麵貌接見前來朝拜的李倧。
可是左等右等,隻等來李倧生病不能北來的消息。
豪格雖然慍怒,但出奇的好脾氣,竟然寬容了李倧的過錯,命人傳話,好生調理,儘早北來。
又過了幾天,到了朝鮮運送糧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