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先敬羅衣(1 / 2)

這隊明軍有驚無險的嚇走了蒙古人,疾行了四天,順順利利的回到了錦州。

他們發現,錦州城的氣氛變了好多,好像每個百姓的臉色都洋溢著依舊難得的幸福感。

其實不僅僅是百姓,就連看門的士卒、太守府的衙役,都是輕鬆且愉快的神色。

交談之下,他們才得知,在他們追回那5萬石糧食後,朝廷又送來了一批移民糧。

前日剛剛分完。

錦州城和周邊村落的百姓不僅分到了這個月的糧食,還給補上了之前拖欠的口糧,看著滿袋的五穀和薯類,安全感爆棚!

要知道,錦州大部分的百姓都是關內的流民,在一年前,吃了上頓沒下頓。還要被官府追著繳稅銀。

現在所有人都住進了朝廷出資新建的農舍,耕著朝廷分的農田,而且都每天可以吃兩餐,能不這麼高興麼。

相比百姓,錦州的底層官員更加幸福。

他們不僅有分的口糧,還有穩定的薪資,快過年了,朝廷還撥付了一筆福利費。

底層官員用這筆福利費給家小添置了新衣,這個年也能過的滋潤很多。

據說,這筆福利費是皇上親自下旨安排、監國的太子專門派人撥付的。

對於天家解底層之貧苦的隆恩,每個人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當朝廷下發各項任務,官吏們執行都很是到位。對待百姓也沒有了前些年那種跋扈,也幾乎沒聽過對百姓的勒索和壓榨。

一是自己比原來富足了,不用勒索百姓也能填飽家人的肚子,二是皇帝微服私訪後,督察院對上下官員的檢察也多了起來。

沒人敢為了些許蠅頭小利丟了飯碗。

崇禎見到百姓和底層官員如此,放下心來,微服私訪的腳步也漸漸加快。

終於在冬月末趕到了寧遠成員。

這時,皇帝的儀仗隊剛剛離開。

皇帝儀仗本來不準備入城打擾百姓,但是這寒冬臘月的緩步行走,士卒們舉著儀仗疲勞至極,很多人都有凍傷。

崇禎特意下旨,讓儀仗入了城,好好休息了幾天。

也給自己更多微服私訪的機會。

等入了山海關,崇禎估計就沒有太多體察民情的機會了。

皇帝儀仗雖然入城了,但皇帝沒有接受寧遠太守和附近官員、宗族的朝拜,不過,也沒人驚訝。

因為大部分人都聽說了,崇禎皇帝前幾天微服私訪去了,還特地表揚了為民鞠躬儘瘁的錦州太守。

這會,要麼皇帝沒有歸隊,要麼就是累了,要休息幾日。

見皇帝不召見,大夥也識趣的沒有跑去行宮求見。

即便如此,寧遠附近的所有官員、宗族子弟都住在寧遠城內不敢離開,生怕哪天皇帝來到城中,召見眾人,錯失麵聖的機會。

前天,皇帝儀仗終於是走了,略有失望的人們並沒有立刻回去,而是借著這個機會,在城中互相宴請,聯絡感情。

畢竟寧遠一直掌握在大明手中,附近還是有些名門望族的。

這裡地廣人稀,沒什麼事很難有機會見到。有此良機,人們自然不願意放過。

尤其是宗族子弟和官員子弟,這些日子時常以詩會等名義聚在一起,一是為了進一步維係寧遠官、紳的感情,也是為了這些年輕人能拓展自己的人脈,將來入朝為官,有個能相互照應的朋友。

此時,寧遠城外的崇禎看著跪在身前的王德發,溫言命他起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