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祝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感謝書友們的支持和閱文集團的幫扶。
…………………………………………
就在遼東都司按旨往圖們江下遊排兵布陣時,陳永福追著豪格的焦土痕跡,不急不緩的追著。
並不是陳永福不急不躁,而是他需要不斷分兵,以便歸攏朝鮮百姓和地方官吏,同時沒收親清官員和其他有罪之臣的財產土地,分給百姓。
也因此,他麾下的人馬越來越少。
陳永福一再向定王寫信,希望能增派人手,但是定王並不著急,隻是按部就班的循著豪格和陳永福的路線,以更慢的速度巡視,並調整和完善土地政策。
每到一處,分到地的赤民都爭相出來朝拜定王儀仗,使得行速更慢了。
定王看著興高采烈的百姓,感受著他們的擁戴,心情大好,不時走出儀仗,以皇子之尊去往村落親身視察。
不斷加深大明在朝鮮百姓心中的分量。
除此之外,由於朝鮮的大氏族被豪格和定王分了兩次進行清洗,朝鮮自中央到地方的官員十不存三。
定王一道王令,從寒門中提拔了無數秀才和舉人,直接充實到地方的各處衙門。
組成了嶄新的政治團體。
而各道的高級官員都是征朝大軍中的武將和文職暫任,各項政策的推行沒有受到任何阻力。
豪格見明軍慢條斯理的追趕,樂得輕鬆,瘋狂的掃蕩,所過之處,再也找不到完整的房舍,見不到任何家禽牲畜。
建虜看著身邊越來越豐厚的戰利品,堅定的相信,今後到達西海女真,甚至更荒涼的北方,也不會愁吃愁穿了。
就此踏著滿足的小步伐,沿著海岸線,向著圖們江入海口而去。
對豪格動向了如指掌的崇禎,根本懶得去理睬。
一個小小的豪格,區區兩千瘋了的殘軍,根本不需要他去關心。
大明任何一個總兵,都能收拾的了他們。
何況,定王和吳三桂還在朝鮮盯著,豪格必死無疑。
崇禎下旨,讓朝鮮的3萬大軍在過了年後,留下5000人駐守,其餘各部連同3萬朝鮮兵,儘數來到關內備戰。
朝鮮罪臣的家眷,和相當比例的地主富戶,也都被崇禎勒令遷徙到關內,留下大片土地。
給關內今後的移民預留了一個去處。
在連天的大戰後,在數十萬人的內遷後,在關內百姓的入住和繁衍後,在朝鮮百姓光榮的自稱漢人後,朝鮮半島,徹底的融入了大明,再也沒有獨立的可能。
這時,崇禎也終於慢條斯理的在儀仗入關前歸隊。
率領著數千人的皇帝儀仗,浩浩蕩蕩的進了山海關。
在山海關就等的兵部官員和山海關總兵彙報了征遼大軍南返的相應軍務,見崇禎滿意的點頭,才放下懸著的心。
「讓大軍繼續往南,在濟南、德州等地駐紮就食,聽後差遣。」崇禎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