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華山,俊秀挺拔,無限風光,都在奇、險二字。
旭日東升,普照天下。
華山東邊半山腰,一處探出峭壁的大石之上,盤坐著一道小小身影。
他的年齡隻有七八歲,一身青色勁裝,頭梳簡單馬尾,懷抱一柄短劍,正自閉目養神。
陽光照在他稚嫩的小臉上,依稀可見一層細細的、猶未褪去的絨毛。
驀然,他睜開雙眼,從地上一躍而起,手中短劍隨之出鞘,動作矯健,劍光閃爍,華山十三式,在他手中一一施展開來。
白雲出岫、有鳳來儀、天紳倒懸、白虹貫日、蒼鬆迎客、金雁橫空、無邊落木、青山隱隱、古柏森森、鐘鼓齊鳴、蕭史乘龍、清風送爽、詩劍會友。
華山劍法,以奇險與秀美相映相衍,招式俊秀絕倫,時又有險峰突起,追求的就是一個奇正相合,險中求勝。
但在這名童子的手中使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其中意蘊,沉穩有力居多,險、奇二字俱無。
他所處身的大石,隻有丈許方圓,探出於峭壁之上,即便離地麵隻有七八米高,掉下去也能將他摔個半死。
但童子絲毫不懼,眼神始終凝視著劍尖不放,腳步穩穩當當的在三米範圍內移動往來,偶爾墊步高躍,回身翻轉,依舊透露出一股超乎年齡的穩健。
十三招劍式,在他手中翻來覆去的演練著,每一招每一式,都沉穩有力,規矩有序。
西門有恨自三歲時被殘血的父親送上華山,拜嶽不群為師,修煉華山劍法已有五年。
五年時間練劍,雖因年齡弱小,劍法威力不顯,名聲不傳,但論及對華山十三劍的熟練程度,絕對不下於門中其他幾位師兄。
練習了半個時辰,太陽已經升起很高。
西門有恨這才將劍收歸鞘中,靜立不動,任憑山頭清風撥弄著他額頭鬢角的幾縷頭發,一邊平息著略有些喘息的呼吸,同時思量著方才練劍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片刻後,他睜開雙眼,喃喃自語道:“想要將華山劍法中的奇、險意境收斂於穩定之中,外不顯跡,我還差了不少火候!”
他二世為人,見識廣博,但真正將一些想法應用於練劍之中,尚是首次嘗試。
五年練劍,足以讓他把華山劍法練習的滾瓜爛熟,純熟無比;但再想精進,就要靠水磨工夫,慢慢提升。
按照師傅嶽不群的話來說,就是:“不要著急,等你把內力修為提升上去,劍法威力自然會越來越強。”
在師傅嶽不群的想法中,劍法練習來練習去,多是一些技巧性的東西,熟練就好,最主要的還是內力方麵的提升,那才是決定劍法威力強大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西門有恨知道自己師傅心中還在為當年的氣、劍之爭,耿耿於懷,自己年齡幼小,又無法解釋對華山派過往之事了解的緣由,自然沒有開口勸說。…。。
事實上,他並不認同師傅對劍宗以劍禦氣的偏見,當然,也不認同劍宗對氣宗以氣禦劍的偏見。
他一直認為,華山派的氣劍之爭,來由有些莫名其妙,不過是因為嶽、蔡兩位偷學《葵花寶典》一事,就延伸出這等神經病一般的可笑爭端,著實有些匪夷所思。
他們既然如此在意氣劍之辨,那為什麼沒有在意“割與不割”之間的區彆?!
想想整部【笑傲江湖】的故事,都在圍繞一本《葵花寶典》的武功秘籍展開,他就感覺到了當年老爺子寫這本書時,那濃濃的惡意。
如今,來到這方書中世界,且還是被他這一世的父親在臨死前送到華山上來,請求嶽掌門收他為徒,他就知道自己以身入局,逃脫不得。
為了在將來那無數波橘雲詭的凶險爭端中,保護好自己這條來之不易的小命,他從一開始練武,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練出一番名堂,不能丟了穿越者的臉麵。
對於師傅的說法,西門有恨半聽半不聽,勤修內力之事,自然是牢記在心,但劍法的提升,也不能鬆懈。
劍法與內力,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五年時間下來,無論是華山心法,還是華山劍法,西門有恨自覺根基已穩,當開始進行下一步修煉計劃。
這計劃分為兩個部分,其一,將華山劍法中的奇、險意境收斂起來,以穩定規矩行劍。
劍術原理的構想,來源於一句話:讓那繁華的,歸於平淡;讓那高處的,變得低矮......”
當華山劍法中的奇、險意境很難在短時間內再攀高峰,那就讓它低落下來,繼續沉澱,夯實基礎。
至於這般練法有沒有用,且修煉一段時間再看!
修煉計劃之二,把華山心法的修煉速度提升起來。
華山心法,來源於道門正宗,修煉出來的內力四平八穩,中正平和,不虞有走火入魔之險,惟一的缺點就是增長緩慢,雖有愈到後麵,積蓄愈厚一說,但它“慢”就是“慢”,這一點無可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