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傳承(1 / 2)

鮑承先今年已經五十出頭,他出身大明將門,世襲武官,原本替大明鎮守遼東,被敵酋努爾哈赤俘虜後歸降,迄今已經有十五年。

他與同是歸降漢臣的寧完我、範文程並列三大鐵杆文臣漢奸,三人對滿清的出謀劃策與對大明的暴擊傷害成正比。

鮑承先的奏折是采用文言文撰寫,順序又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黃四喜瞧著很不習慣。

他基本是一目十行,也不願揣摩其字含義。

直至讀到奏折中段,他忽然皺起眉頭。

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昨年自朝鮮旋師,上豫議今年進取南朝,至誠惻怛,推心置腹,藹然家人父子。臣敢不殫精畢思,用效駑鈍……”

這話的意思是去年從朝鮮班師回來後,皇上就想在今年向大明大舉進兵,皇上對臣至誠懇切,推心置腹,就像家人父子一樣,臣敢不殫精竭慮,使出全部心智輔佐嗎?

黃四喜心想,你鮑承先已經五十了,韃子皇帝才多大,皇太極今年不過四十六,你喊人家爹,真正是孝順。

黃四喜又尋思,前年韃子發動第一次入口大戰,攻入北直隸。

去年韃子沒有對大明用兵,卻轉而向東,發兵攻克了朝鮮。

今年韃子也不打算閒著,他媽的又要秣馬厲兵開始南侵了。

“又要打仗了嗎?”

黃四喜開口問了一聲。

“不打仗,八旗的驕兵悍將如何行賞?朝政怎麼穩固?”

鮑承先一語點破戰禍根源:“上回向南用兵,打到北直隸即歸,今次兵多將廣,預計要打到北直隸南邊去。”

“誰是主帥?”

“沒有主帥,皇上授軍左右翼,左翼歸九王統領,右翼統將皇上屬意嶽讬貝勒,但還沒有定準。”

鮑承先口稱的九王就是睿親王多爾袞。

嶽讬是大貝勒代善的長子,去年征討朝鮮時立有大功。

在原本曆史上,嶽讬正是崇禎十一年侵明的右翼主將,破口後長驅直入,一路燒殺搶掠,最終攻破濟南府,在中原造成的災禍比上次肆虐北直隸更甚。

“鏡兒,你怎麼突然關心起打仗了?”

鮑承先把毛筆放在硯台上,抬頭望向黃四喜,打算好好談談:“以往為父與你討論兵事,你是聽都不願聽一個字的。”

黃四喜笑道:“今兒出門踏青時遇上幾位貝子,全都攜槍帶箭,又有兵馬跟隨,我就覺得特神氣,也想去軍中帶兵,不知道可不可行?”

鮑承先目光一亮:“鏡兒想入伍,好的很呐。”

鮑承先知道大清最重軍功,早就想讓兒子棄文從武,隻是這個兒子飛揚跋扈,怕他在營帳裡惹出事來,就讓他閒居在家。

今天忽聽兒子有上進念頭,鮑承先老懷甚慰:“為父馬上要去宮裡覲見陛下,到時在陛下麵前給你求一個差事,隻要你有心好兵,為父一定把路給你鋪平。”

“現在晌午才過去不久,陛下還要召見臣子嗎?”黃四喜隨口問了一聲。

“咱大清的陛下不比大明,朝見的規矩沒有那麼嚴格,陛下習慣在午後處理公務,下麵做臣子的,自然也要配合起來。”

鮑承先說罷,臉色微微有疑:“你是怎麼回事,飲酒了嗎,為父何時上朝覲見,你竟然記不住?”

黃四喜努努嘴:“我又不見韃子,記那乾什麼!”

“放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