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童謠(下)(2 / 2)

入慕之賓 海青拿天鵝 2840 字 5個月前

“據在下所知,那流傳之地,無不是有過災患的去處。旱災、水災、震災、蝗災之類,每每過後,這童謠必是傳唱起來。”秦叔道,“在下曾順藤摸瓜,凡聽說哪裡出了災患,便前往當地探訪,倒是有所發現。趙王那樂善好施之名,是人儘皆知的。不過隻怕皇後也不曾想到,凡災患之地,趙王必籌措糧食,遣人過去開設粥廠,賑濟災民,從無遺漏。這童謠能傳播出去,與趙王的粥廠關係甚大。災民為了能得到吃的,常常在粥廠附近聚居,靠粥廠施舍活命的孩童,每個人都能吟唱。”

我沉吟,再看那童謠。

它乍看雖晦澀,但稍微讀過一點書,就並不難懂。

日出京,是個景字,也就是皇家的姓。

虹貫日,當是白虹貫日的典故,指的是弑君之事。

紫微沒,紫微指的是帝王,“沒”字的意思雖不明晰,但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事。

走肖立,走肖合在一起是個趙字。至於“立”字,不言自明。

整個童謠看下來,無非是說坐天下的要成趙王了。

“秦叔可抓到了人證物證,可切實指向趙王?”我問。

秦叔搖頭:“趙王的人行事甚為嚴密,我畢竟孤身一人,查查底細可以,捉人卻是做不到的。”

我頷首。

秦叔將此事告知我,用意也很明白。接下來,便要子燁出馬了。

“趙王此來洛陽,秦叔可有什麼看法?”我問。

“大公子說,北戎使者也在,說不定會聯係趙王。一旦碰頭,便可當場捉拿。”秦叔道,“恕我直言,大公子想的太過簡單。趙王就算當年曾經勾結北戎,也是老戎王當政時的事。老戎王被殺之後,新戎王的行事之風幾乎全然扭轉。這些年,我一直在監視趙王的舉動,皆不曾發現他與新戎王往來的證據。”

這也在我意料之中。

畢竟不光秦叔,子燁也一直在尋找趙王與北戎勾結的證據,若是有,子燁因為人多勢眾,必然會比秦叔發現更多的東西。但就算是他,至今也

仍然拿不出像樣的作證。

這要麼是趙王本事夠大,手腳處理得足夠乾淨。要麼就是他其實真的沒有勾結北戎。

不過即便如此,秦叔這童謠的線索,也足夠了。

“多謝秦叔。”我說。

秦叔笑了笑,忽而道:“皇後莫怪在下多嘴。先前,在下曾冒問皇後,願不願意嫁給太上皇。那時皇後回答不願意。如今看來,皇後終究是改了主意?”

我說:“正是。我思來想去,秦叔所言有理。”

秦叔道:“那麼皇後將來無論有何打算,也請告知在下。在下必全力以赴。”

我的心提了一下,看著秦叔,不無狐疑。

“秦叔何意?”我問。

秦叔目光深遠,道:“皇後是在下看著長大的,以皇後的性情,遇到什麼事會如何抉擇,在下又豈會不知?隻是從此之後,皇後一舉一動,皆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抉擇,皆望皇後三思。”WwW.ΧLwEй.coΜ

說罷,他站起身來,向我一禮:“在下言儘於此,告辭。”

章節錯誤,點此報送(免注冊),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