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除了知縣、縣丞、縣尉、主薄外,另加典史一員,教諭一員。
這典史可不再是明清時候的不入流的佐雜官了,而是一縣的稅務官,教諭則是學官,掌文廟祭祀,教化一縣生民,負責的是全縣的教育事,是境內蒙學建設和管理,及普及百姓識字等基礎教育,而不再隻盯著縣學。
同時縣尉也在提領三班衙役的同時,從主簿手中拿到了刑名司法大權。等於是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知縣、縣丞、主薄對於司法刑名的直接乾預權,叫縣尉的份量有了顯著提升。
這是實權!
縣尉這官職設立之初可不隻是主管兵武,在唐朝,縣尉親理庶務,分判眾曹,割斷追催,收率課調,是具體負責一縣庶務的官員,其職掌包括行政、司法、財政等各個方麵。到了趙宋時候,縣尉變成了公安局長,隻剩下了治安和緝盜這點權利,頭上還有仨婆婆壓著。
現在才算能揚眉吐氣一把。
而往日裡跟縣尉平級的巡檢也被納入了縣尉的手下。
水滸裡小李廣花榮所處的清風寨,那實則更改被稱呼為清風巡檢司,正史裡的趙宋,知寨這一官兒隻設在邊疆軍武重地。比如關西與西夏接壤處就有很多軍寨,為首主官便是知寨。內陸地方上都是巡檢司,就跟關勝的浦東巡檢司一樣。過去巡檢與縣尉平級,現在巡檢則正式被納入了縣司。
同時縣丞也從主簿那兒拿到了錢糧大權,主簿的職權在隋唐之後是愈發見少了,在趙宋一朝的官職製度中,主簿是掌戶租、獄訟諸事。成為了管理錢糧、司法一類雜事的官吏,而現在司法歸了縣尉,錢糧歸縣丞,這主簿的責任就變成了監察。
朝堂上還有禦史台呢,主簿就變成縣一級官府中的禦史吧。
這可真把知縣的權柄給削去了很多,但即便如此,知縣也依舊是無可動搖的第一人。
趙構在縣衙之下設立六房,六房各設典吏一名,下設押司、書吏數人,六房人數各有不同。因為你不能要求隻負責載錄、上報、儲存案件卷宗的刑房跟主管全縣蠶桑、織造、修築署衙廟堂、興修水利、鑄造銀兩、銷毀製錢等的工房擁有一樣的胥吏名額不是?
上層職務的變動也涉及到了六房權柄的高低,這肯定叫一些官吏不樂意,可是他們根本無法阻止。
同時還設有負責登記收發公文、文書、謄寫狀榜等事務的收發房;負責管理縣庫的庫房,為首的即是庫大使;負責管理糧倉的倉大使,掌管郵傳、遞送等事宜的驛丞,掌管全縣醫學事物的醫官等。
就是在鄉鎮裡,其公署官吏設置,那也是照如此一大框架來。當然,沒必要的一些部門會酌情刪減,比如庫房、糧倉,那都由鄉鎮正印官的副手來執掌。
就等於是縣衙裡的縣丞和主簿。
一縣之地的規劃竟然如此細致,讓眾人都感覺了那股迎麵而來的巨力。不可阻擋,不可抵擋。燕王這都不知道在心底裡想了多久了,他們是萬萬攔不住的。
可如此多的官吏一股腦的彙聚來,一縣之中的官吏又要多達幾何,這卻真的叫人很難把握。這些人一年又要耗費多少俸祿,一縣之財政能否支撐的住,這就更叫人難以把握了。
當下便有人開口問及此事,在儒家學子心中,官多了可不是個好事情。在場的很多人都下意識的認為——官多了,老百姓就要遭殃。
“這就要看中央與地方的稅賦分成了。”
如此,就是汴梁城內士民百姓全都議論紛紛的熱門話題誕生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