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邱民仰叩見吾皇萬歲。”
津門衛城內,數日心驚神憂的逃亡生涯終於結束,心神終於安穩下的崇禎皇帝方喘了一口氣,就收到了一個噩耗——薊遼總督邱民仰這般狼狽的到來,幾乎就是在預示著吳三桂的選擇啊。
“賊子,好賊子!枉負聖恩,枉負聖恩……”
崇禎帝惱怒異常,他自問自己從沒虧待過吳三桂,後者打了敗仗,他都還升吳三桂的官,整個關外軍事都賦予吳三桂這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現如今,吳三桂就這般報答大明的嗎?
“他就不怕朕將吳氏滿門都……”
來到了津門,看到了城外衛河(海河)上飄著的一艘艘戰船,崇禎帝的脾氣性格似乎一下子就恢複成了原先模樣兒了。或許是感覺著自己的生命已經再無危險,他的心態就又有了一次變化吧。
從燕京時期的灰心喪氣,自感人生的失敗,變回了一些早前的老秉性。
——性情多疑、剛愎自用、刻薄寡恩、遇大事而慌張。
像吳三桂不是個好人的猜測,在燕京時候他不就已經有想過嗎?現在還有什麼可惱怒的?
或者說他的惱怒有用嗎?還不如省一點口水,來考慮接下的局麵呢,再不行也能多考慮如何處置吳氏一門啊。
彆看吳三桂擁兵自重,玩的瀟灑。他的老爹兄弟,還有嬌妻美妾兒女,可都在崇禎帝手中握著的呢。
邱民仰低著頭根本不說話。
“你覺得……,那賊子何時會降於李賊?”
後者手中握著好幾萬人,一旦正式投效了李自成,李自成在東線就再無擔憂了。可不就能全心全意的來對付津門了?崇禎帝這點眼光還是有的。
邱民仰人跪在地上,可他腦子轉的還很靈活,心中斟酌的言道:“臣以為此事非一時之功。”
“吳氏根基不止在於關寧軍,更在於遼東軍民,此二者休息與共,乃一體兩麵。若有軍無民,則關寧軍不戰而軍心自亂。
吳三桂初降李賊,豈敢自送把柄,將命門操於賊手?
故而,吳三桂便是降賊,二者也需就遼東軍民安置事宜好生探討一二。”
邱民仰覺得,李自成便是有了吳三桂的投效,恐怕也不能立時削減吳氏的軍力,反而還需以大筆的錢糧恩養之。
吳三桂軍短時間裡怕是不會離開山海關一帶的。
那樣的話也一樣會生出隱患來,因為他們距離京城太近,除非是李自成想定都於長安,否則吳三桂軍就終是李自成的一大威脅。
但李自成怎會放棄燕京還都長安嗎?
關中之地已經不是千年前的關中了。定都長安,隻一個糧食問題,就能讓李自成捉瞎。
連續多年的災害兵亂,關中民生凋零,被摧殘的比之北直隸、齊魯、中原來也不差多少。
邱民仰心中根本不認為李自成會還都長安。
所以,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終究是要移鎮的,而在這個‘轉移’的過程中,數萬關寧軍的安置,還有一二十萬軍民的安置,都需要吳三桂與李自成詳談的。
這吳三桂降賊的事兒,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了的。或者是,吳三桂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兵權。
可這怎麼可能?他要是真的願意,他如何就不直接來津門勤王呢?
四五萬遼軍便是隻能拉來十分之一,那也會讓吳三桂成為崇禎帝手下肱骨之臣,繼而成為接下南明一朝中的第一大將。可他沒有這般不是麼?
麵對崇禎帝的時候,吳三桂舍不得手裡的兵權;那麵對李自成的時候,他就能舍棄麼?
開玩笑。
邱民仰腦子裡忽的生出一個念想,或許吳三桂還真不會投效李自成呢。
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但最終還是放棄把這一想法向崇禎帝講出來。
他能對眼前的陛下說什麼呢?說吳三桂有可能不會去投李自成,那吳三桂會去投誰呢?反正這家夥不願意來津門勤王,就已經說明他不會選擇大明了。
吳三桂在邱民仰心中已經是個亂臣賊子了,但邱民仰到底沒有將他想的太壞。潛意識裡都不存在吳三桂降清的揣測!
但現在的吳三桂卻真的準備給多爾袞去信了。
楊村裡的鄭芝龍也在給江南的江哲、沈楠光去信。這北地劇變,不知道會引得多少流民難民往南逃,鄭芝龍讓他們二人注意一點。
同時呢,也叫二人密切注意江南官場的變化。
崇禎帝已經到津門了,想要下金陵還不容易嗎?甚至於這封信傳到他們二人手中時候,江南官場很可能已經躁動起來。崇禎帝舉朝南遷,已經安然退入津門的消息,可能都已經傳遍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