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百官謀身,少年謀國(2 / 2)

哪怕劉扶搖的那些親隨侍女,諸如夏荷她們,在說話聊天的時候,也都是非常謹慎,不敢胡言亂語。

可這群孩童們就不一樣了。

“我爹曾說,北境每年入冬以後寒潮災禍,一年比一年嚴重。若非有大夏劍神管理北疆的戰事,隻怕咱們京城,都不得安寧……”

“冬天的寒潮是小事,那些伴隨著寒潮而來的北地妖族,才是咱們大夏皇朝的心腹大患啊,還好有姑父鎮守北疆,北境固若金湯。”

“千年來,北境李家世代忠良,現在出了一個大夏劍神,威震天下。往後,等到咱們大哥長大了,北境李家的威勢,肯定會更勝從前……”

孩童們思維活躍,非常的跳脫。

剛剛還在說北境李家。

隨即就說起彆的。

“據我猜測,咱們大哥半歲的時候被下毒,隨後又有邪魔外道把地洞挖到北境王府……這事未必隻跟那羽化魔教有關,若非朝廷裡有人做內應,那些羽化魔教之輩,豈能輕易潛入京城裡來?”

“太常衙門早就出了亂子,被那個羽化魔教的淨空和尚混了進去,甚至敢在北境王府裡,當著劍神的麵,要暗算咱們大哥。”

“翰林院不也是一樣麼?”

“海市蜃樓出現以後,翰林院那群大學士,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跳出來,在陛下麵前說三道四,跟文淵閣抄的不可開交,差點打起來……”

“文淵閣倒也還好,文淵閣的大學士們都算不錯。那翰林院就不一樣了,跟世家門閥關係匪淺,翰林院裡的大學士們,基本上都是世家門閥的人。”

“咱們是皇親國戚,要麼是大夏宗親,要麼是陛下的表親。咱們生來就是站在陛下這一邊的,跟那些世家門閥,本來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

孩童們有啥說啥。

主打一個百無禁忌。

李觀瀾靜靜聽著,一直沒說話。

當孩童們說起了翰林院,說起世家門閥,這才有了開口的興趣。

哦?

李觀瀾看著剛剛正在說話的劉昌隆,道:“表兄再仔細說說。”

孩童們紛紛看向劉昌隆。

劉昌隆想了想道:“我爹曾說,大夏皇朝已有諸多弊病,陛下要想革故鼎新,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本該屬於皇帝的權柄,從那些朝廷大臣的手裡拿回來。

然後,陛下才能乾綱獨斷,讓我們大夏的國力蒸蒸日上。

若要拿回權柄,首先要立威。

於是,陛下就讓姑父掃平邪魔外道,直接滅掉了那個最是臭名昭著的羽化魔教……”

劉昌隆也不藏著掖著,把他知道的事情直接說了出來。

李觀瀾默默聽著,覺得劉昌隆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把事情說得過於簡單。

皇帝要收回權柄,中央集權,這很正常。

新皇繼位,在執掌朝政的初期,收回權柄是必須的。

要立威也是對的。

不過。

既要立威。

為什麼不直接調查朝廷裡那些貪官汙吏的麻煩?

為什麼要舍近求遠,去滅掉那羽化魔教?

羽化魔教遠在數萬裡外。

朝廷的袞袞諸公則近在眼前。

這些在朝堂裡做高官的,真要查起來,能有幾個是乾淨的?

李觀瀾覺得此事,或許沒這麼簡單。

在這其中。

肯定還有更深層麵的東西,是劉昌隆暫時還接觸不到的。

不過。

劉昌隆接觸不到,未必其他的皇親國戚子弟也跟他一樣接觸不到。

隨即。

李觀瀾朝其他人問道:“剛剛昌隆表哥說的事情,你們是否也曾聽說過?”

劉建文當即站出來說道:“我知道!我爹曾說過,朝廷裡的文武百官,都跟門閥世家關係匪淺。而門閥世家們,最擅長的就是結黨營私。

我爹還說,這千百年來,門閥世家勾結四方書院和諸多學派,一直想著要把皇帝架空,讓陛下做他們的提線木偶。”

劉建文說著又補充道:“門閥世家們甚至說過,世間素來隻有千年萬年的世家,沒有千年萬年的皇朝……”

這是皇帝跟百官的權柄之爭。

皇帝強勢,則百官退讓。

皇帝軟弱,則百官得寸進尺。

此事古來如此。

哪怕這些孩童們年齡不大,但從小耳濡目染,也多多少少懂得些這方麵的道理。

他們也都明白,作為皇親國戚子弟,除非有什麼大逆不道的想法,否則他們天然就屬於皇帝這邊的陣營。

劉昌隆當即說道:“若非有姑父在,陛下隻怕啥事都乾不成,隻能在朝堂裡跟百官們吵架打嘴炮。”

他說的姑父,指的就是大夏劍神李道玄。

緊接著。

劉建文說道:“若非有大夏劍神,一劍鎮國,讓朝廷裡的百官不敢放肆,否則隻怕陛下的聖旨,根本就出不了這座景都城,皇權不出京!”

孩童們隻聽劉建文這麼一說,頓時全都是滿臉怒容。

李觀瀾也是心有怒火。

自己就是皇親國戚。

而且是最為根正苗紅的皇親國戚。

這大夏皇朝的皇帝劉乾坤,是自己的親娘舅,平日裡最是偏愛自己。

甚至讓自己借住在以前隻有太子才能居住的東宮當中。

李觀瀾豈能容得了有人對皇帝舅舅搞事情?

而且。

他記得很清楚。

開蒙禮那天,空中出現海市蜃樓的時候,翰林院的大學士們,那些朝廷裡的高官們,甚至敢直接跑到皇帝麵前,說什麼讓皇帝寫一個罪己詔,昭告天下說皇帝自己有罪……

李觀瀾親身經曆,親眼目睹了此事。

現在。

劉昌隆和劉建文等人說起此事。

李觀瀾豈能不同仇敵愾?

於是。

李觀瀾問道:“我大夏皇朝裡,都有些什麼書院?”

劉昌隆想了想,道:“京城景都裡,就有太學,四門學等等。大夏四十州,都有不同的書院。”

“朝廷的文官們,基本上都是曾經在這些書院裡讀書,讀書的時候就跟世家門閥關係匪淺。他們要麼是得到了門閥世家的資助扶持,要麼本就是門閥世家子弟。當他們考上科舉,做了官,自然是要幫著門閥世家們做事的。”

劉昌隆憤然說著,然後又補充道:“也就隻有文淵閣裡的大學士們,跟書院的關係沒那麼大……”

劉建文也說道:“當初,陛下要設立文淵閣的時候,朝中百官基本上全都在反對,直到陛下請來姑父,讓大夏劍神提劍上朝,把百官們嚇住了,這件事情才算是定了下來。”

提劍上朝?

老爹還真是威風凜凜啊。

李觀瀾暗自感歎。

顧息烽卻跟著說道:“朝廷裡不止文官有問題,武官將軍們也有大問題。我爹就說,將軍們吃空餉的情況,早就非常嚴重了!”

“不止吃空餉,還虛報修為!”

“第一境的虛報登記為第二境,第二境的虛報登記為第三境……弄虛作假,上行下效,就想著跟朝廷多搞點軍餉,多騙點補貼。”

顧息烽咬牙切齒,哼哼著說道:“就連我爹自己,也都是這麼乾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xiaoshubao.net。小書包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