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太上之心深入淵(1 / 2)

皇帝的想法自然迎來諸將反對。

雖說跟隨皇帝出征的軍隊出自侍衛親軍,不僅裝備優良,而且騎兵能配三匹戰馬。

但實戰經驗終不如韃靼軍豐富,而且也無絕對優勢的兵力。

若是貿然出戰,勝負難料。

然而,皇帝卻不以為然道:“阿祿台知兵,他亦會如此想,倘若我軍突然襲擊,必使阿祿台受挫。”

用絕對的優勢兵力取得勝利,並不能在朝中樹立一定威望。

倘若用近乎相當的兵力取得大勝,而且還是由自己親自指揮,那麼意義就有所不同了。

皇帝執意如此,諸將不敢反駁,隻好隨了他的願。

此刻,寧夏鎮外,韃靼營中。

阿祿台已知,大周皇帝已率軍於橫城堡一帶駐紮下來。

他向一眾韃靼勇士笑道:“看來這位大周皇帝的處境並不是太好。”

有將士不解,詢問道:“太師何出此言?”

阿祿台道:“你等幾時聽說,神州天子親征,隻率區區五萬眾?”

此話一出,眾人相繼沉默。

阿祿台繼續道:“據探子來報,周朝皇帝要舉十萬兵,然今隻率五萬眾前來,顯然是急於求成,若不出所料,近期,那周朝皇帝定會襲擊我軍。”

大周皇帝有句話說的沒錯,那就是阿祿台知兵,但身為北元太師的他,不僅知兵,更懂政治。

前幾年,他曾見過如今的大周太上皇,那是一位將權力把控到極致的天子。

阿祿台暗想,就算是自己的兒子登基稱帝,自己居於太上皇位,也不可能將控製數十年的權力儘數歸於自己的兒子。

也就是說,大周如今實際上的掌權者,仍舊是太上皇。

但能坐上皇帝寶座的,豈是泛泛之輩?

沒有人願意做一輩子的傀儡皇帝。

大周如今的皇帝要想從太上皇手裡奪來權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削弱太上皇對於國家的影響。

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那就是提升自身威望。

而戰爭,是獲取威望最快的方式,沒有之一。

是以,阿祿台猜測,周朝皇帝既然敢先率領五萬眾來此,定是做好了一切打算。

“傳令下去,這幾日無需再攻打寧夏鎮,全軍嚴陣以待,若周朝皇帝真的敢來,將是我大元涅槃重生的一次機會!”

阿祿台畢生所願,就是讓大元回到大都,也就是如今大周國都。

他一直在苦苦等待著一個機會。

當年大周太祖‘姬武’用二十年之功橫掃南北梟雄,將元人趕出陰山之外,自此建國。

姬武稱帝二十載,立勳四王八公十二侯。

其後,在那些勳貴的支持下,如今的太上皇‘姬靖’登基稱帝。

在位四十年來,那位太上皇每時每刻都在打壓北方遊牧民族,因此導致邊關衝突不斷。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些年,姬靖麾下九子爭奪儲君位引起黨爭,使民間略顯亂相。

姬靖的弟弟,也就是那位忠義親王老千歲,竟也公開參與黨爭,支持當時的大皇子。

這讓姬靖不滿,隨後便用雷霆手段鎮壓,然後扶持了一位平日裡看起來極為老實的八皇子坐上太子位。

也就是當今周朝皇帝‘姬長’。

關於周朝的這段政治鬥爭史,阿祿台無比了解。

同時,他也很好奇,當初所有人都覺得碌碌無為,無甚突出特長的八皇子姬長,憑什麼能坐上皇位?

正如姬長猜測那般,阿祿台此番來犯,也是想一探周朝境內政治虛實。

從現在來看,短期內,大元要打招呼的人,仍不是姬長,而是太上皇姬靖。

話說回來,待阿祿台剛吩咐諸將,就聽帳外響起一道聲音,

“太師,末將未能奪下鎮遠關,將士傷亡殆儘,還望太師責罰!”

阿祿台一聽,就知是自己的親侄兒阿祿卜林。

他連忙走出帳外,見阿祿卜林赤裸上身,背負荊棘,跪倒在主帳外。

身後,是百餘名灰頭土臉、傷痕累累的將士。

阿祿台皺眉道:“千餘人,拿不下一座小小的鎮遠關?”

跪在地上的阿祿卜林垂頭喪氣道:“鎮遠關守將名喚嬴淵,此人有萬夫莫當之勇!後有援軍趕至,末將隻能撤軍。”

萬夫莫當?

阿祿台冷聲道:“不過一將,在大戰之際,豈能有扭轉乾坤之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