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嬴淵斬首百級的消息傳到姬長那裡。
這時,姬長正與諸將兵進河套。
當得知嬴淵傳來的捷報後,他顯得極是高興。
畢竟,嬴淵是他親自選擇的將軍。
此前,何福等人還勸諫姬長,說是嬴淵從千戶又升軍中先鋒,引得軍中諸將不滿。
認為嬴淵太年輕,升的也太快。
但皇帝姬長卻不以為然的開口道:“誰讓朕認準的將軍,今年隻有十八歲呢?”
自此,軍中再也無人敢說嬴淵閒話,有的,也隻是羨慕而已。
這場與韃靼之間的戰爭,必然會以周軍的勝利而告終。
待到最後論功行賞時,嬴淵這個先鋒就算不是頭功,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才是姬長要命嬴淵擔任先鋒,率先行軍的目的。
但從始至終,姬長都沒想過,待大軍抵達河套都思兔河之前,嬴淵能夠獲得什麼戰功。
畢竟,嬴淵手上的兵力太少,難以對阿祿台發起有效的攻勢,稍有不慎,還可能會被阿祿台包了餃子。
可隨著斬首百級的戰報傳來,姬長內心直呼嬴淵沒有丟他的臉。
行軍途中,他又向諸將開口道:“嬴卿手上不過有區區千餘人,卻能使敵潰敗並斬首千餘,實在大漲我大周士氣!”
聞言,陪同在皇帝身後的諸將士一時不知該說什麼是好。
要是兩千人打一百人,還做不到全殲,那乾脆就彆參軍擔任統帥了。
隻是,捫心自問,換做是自己,在當時嬴淵那種情況下,敢做出全殲敵軍的決定嗎?
不一定。
行軍作戰,最忌有過,縱然無功,但若能阻敵無過,便是最大的功勞了。
是以,身為一軍主帥,其實最難的,就是在緊要時刻,做出決定與判斷。
“陛下言之有理,經此一役,誰人敢言我大周將士不如韃靼?”
緊隨在姬長右後側的九省統製王子騰緩緩開口。
諸將不願說什麼,總是要有人將皇帝的話捧起來。
姬長知道他們的意思。
倒不是他這個做皇帝的一碗水端不平,而是,諸將中,有幾個是上皇的人?
有幾個曾經效忠於自己的那些兄長?
又有幾個,是真的忠誠於國家社稷或是自己?
分不清。
但嬴淵不同。
身世乾淨,又無派係,值得栽培。
隨後,坐在馬背上的姬長看向一旁不擅騎術,隻好由士卒牽著馬匹前行的起居注史官,朝著他招了招手。
那史官頓時催馬上前。
見狀,王子騰故意不前行,隔開一段空隙,保證姬長與史官之談不被他人知曉。
他這一不前行,其餘諸將,自然也不敢越過他的馬頭。
待史官來到姬長身旁,不等他作揖,姬長便是問道:
“嬴卿這場大勝,知道該怎麼寫麼?”
史官一愣,試探性說道:“帝遣淵兵進河套,遇敵百騎,全殲?”
姬長搖了搖頭。
史官想了想,又道:“帝遣淵,行至河套,遇敵主力,斬首百級,大勝?”
姬長笑嗬嗬道:“主力二字不妥,改為‘千眾’,敵聞帝、淵之名,膽喪。”
史官點了點頭,道:“臣遵旨。隻是...陛下,這終究與事實不妥...”
姬長微微皺眉道:“如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