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天使降旨(1 / 2)

嬴淵本以為。

姬長此番前來,名義上是巡營,實則是為阿祿台遣使一事。

但著實沒有想到,姬長唯一目的,就是來給嬴淵送甲胄、兵刃,順道打探一下他的私事。

自始至終,姬長都未將阿祿台所派使者當回事。

細細想來,倘若他能中阿祿台的離間之計,那也不可能在一眾兄弟裡脫穎而出,最終坐上龍椅。

姬長當日便就離開興武衛大營,歸去途中,他向身邊的一名內侍吩咐道:

“差人告知皇後,讓她在宮裡多照拂那賈府庶女。”

在這個時間點兒,賈元春還沒有被封為鳳藻宮尚書與賢德妃。

顯然,姬長對於賈元春的存在,尚未知情。

或者是曾經知道,但因為政務繁忙,又給忘了。

內侍小聲詢問道:“陛下,不知是否要向娘娘講明原委?”

這倒是提醒了姬長。

宮中情況複雜,暗裡的鬥爭頗多。

若讓皇後誤以為什麼,反倒不好。

“如實告知即可。”

說到這裡,姬長思慮再三,又補充道:

“就直說,賈府名喚迎春者,乃是朕麾下愛將中意之人,需好生照料著。”

若換做旁人,姬長萬不會這般上心,為了嬴淵能夠安心,他幾乎是將所有的事情都考慮到了。

話說距離姬長選定公主伴讀人選已過數日。

這一天。

京城,榮國公府梨香院那邊。

因薛寶釵選公主伴讀一事,擾得薛姨媽心中多日不寧。

如今的薛家,看似表麵風光,坐擁極多財力,掌管皇商,實則內裡危機四伏。

薛家原本是商賈之家,依靠薛寶釵的父親維持一定的地位。

但隨著她父親的去世後,整個薛家逐漸失去了經濟支柱。

再隨著薛蟠的不學無術,紈絝無能,最終慢慢走向崩塌。

在此之前,也就是如今的薛家,為了維持體麵,隻能依附其他家族,比如榮國公府。

對於薛姨媽來說,若想讓整個薛家恢複到薛寶釵父親在時的繁榮,隻能指望麾下一對兒女。

兒子不提也罷,女兒...倒還有些指望。

倘若自家女兒能攀上公主的關係,薛家自然也就沒了什麼難關。

所以,薛寶釵選伴讀這事,對薛姨媽乃至整個薛家都很重要。

可寶釵看到自家母親因此事日日憂心,甚至都到了茶飯不思的程度,不免勸慰道:

“母親,公主伴讀之事,又非我們能做主,靜觀其變便是。”

坐在椅子上的薛姨媽唉聲歎道:“早知就讓你舅舅去走走關係了,如今也晚了。”

這幾日,朝廷就會將公主伴讀的人選確定下來,此時去走關係,已經於事無補。

而且,最終敲定伴讀人選的官吏出自禮部,就連公主都無選擇權力,除非是相中了哪家姑娘,親自去求帝後。

在薛姨媽這等婦人眼中看來,禮部那些官吏,都顯得頗為迂腐。

他們打心眼裡,就瞧不起商賈出身的薛家。

即使再有權勢,再富又能如何?始終隻是商賈而已。

薛寶釵給薛姨媽倒上一杯茶水,“母親,我們隻需儘人事,聽天命便是。”

薛姨媽再次歎道:“女兒有所不知,禮部那些人,向來看不慣怎麼薛家從商。”

“為娘隻怕,他們不會考慮咱們薛家女兒,約莫是要尋個士大夫家的姑娘以充公主伴讀之職。”

薛家已故老祖,就是跟隨大周太祖打江山的那位,官至紫薇舍人。

這紫薇舍人,原叫做中書舍人,主要職責是起草詔令,參與國家機密。

在大周剛開國那會兒,紫薇舍人的地位,僅次於丞相。

薛公去世後,薛家後代子孫很‘爭氣’,放著好好的書香世族不做,非要去碰錢財。

就好比是武勳世家的子孫不去當兵卻去讀書了。

自然會受到文人的排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