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祿台率師北上之際。
姬長命各路大軍同時進攻。
韃靼軍隊尚在沼澤地域時,姬長便就提前將兵力部署完畢。
以致於在他們北上撤退的那一刻,三路周軍便向韃靼軍展開圍剿。
經過長達三日的追逐戰,幾乎是將韃靼的精銳之師一損再損。
當前,阿祿台手中僅有三萬卒,其中一部分皆患有傷病。
無論軍中亦或民間,一旦爆發瘟疫,在前期不將源頭掐斷,那麼就會如星火燎原之勢迅速擴大開來。
阿祿台雖做足了準備,將傷員與正常兵將隔離開來,分彆突圍。
但在撤退過程中,仍是有將士們不斷地感染上病疫,痛苦不堪。
無奈,阿祿台隻好下令,將患有傷病的兵卒統統拋下。
而等待他們的命運,並不是被周軍收為俘虜,而是死於周軍槍刃之下。
因為周軍也不可能冒著承擔風險的代價去安置那些韃靼傷員。
如今,韃靼軍已經繞道跨過都思兔河,正麵追擊他們的周軍,乃是由王子騰率領的主力。
當下,王子騰派遣的先鋒部隊已經跨過河流,而他則率領後續輜重部隊剛抵達此處。
見河畔有已經丟棄兵刃、甲胄,相依為命的數百韃靼傷卒,當即命將士亂箭射殺,隨後,又將其屍體焚燒。
周軍陣營裡的將士,人人已經戴上布罩,就是為了防止感染到盛行於韃靼軍中的傷病。
王子騰站在河岸,將眼前大好河山儘收眼底,又瞧了瞧不遠處冉冉升起的焰火,歎道:
“若阿祿台早降,何至於有今日之禍也。”
一旁將領隻以為是他親自下令殺了那些手無寸鐵的降卒,心中有些感慨,便陸續開口道:
“那些人不殺,待將來身上傷病好了,隻怕要成為流寇禍害一方。”
“與其被疫病折磨死,倒不如讓咱們送他們一程,也算讓他們少受點折磨。”
“...”
王子騰根本不在乎那些韃靼降卒的生死。
他隻是覺得,這場仗,在寧夏長城一役後,其實就已經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因為無論雙方打到怎樣一個結果,都不會有所謂的勝者。
連他都明白的道理,阿祿台為何不明白?
歸根結底,隻能用一個原因來解釋。
無論韃靼亦或瓦剌,他們都沒有忘記過南下,重新占領中土神州那塊廣袤且肥沃的土地。
“往後數十年,邊關都不會太平了。”
王子騰能夠猜到,在陰山之外,有著太多像阿祿台那樣的人了。
在阿祿台經此一敗後,草原勢力必將重新洗牌。
屆時,倘若有草原勇士如異軍突起般,可以把握住這次重新洗牌的機會,進而成為一代雄主。
那麼對於整個周朝來說,都不是一件友好的事情。
對大周來說,最好的平衡,就是阿祿台與韃靼可汗暗裡爭權,而後韃靼與瓦剌之間再爭。
可阿祿台兵敗,草原將會肉眼可觀的陷入一場混亂。
大周自然可以介入草原裡的鬥爭,但那樣一來,大周亦會不斷消耗國力。
然後大周與草原繼續維持平衡,沒有所謂的贏家。
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坐山觀虎鬥,可草原相爭,大周不可能真的置身事外。
所以,王子騰才會說,往後數十年,邊關都難太平。
聽到他這麼一說,幾名將領,不但沒有擔憂,反而還有些期盼。
對他們來說,隻有戰事方可立功。
因為最終戰死的,是尋常士卒,而絕非他們這些將領。
唯有戰爭,能夠迅速帶給他們改命的機會,比如像嬴淵那般。
當然,一些有誌士卒,也希望可以用命去搏前程。
“何福到哪了?”
王子騰在感慨過後,便問向當前戰勢情況。
有一親將應聲道:“何指揮使先韃靼軍過河,這會兒,應該已經與韃靼交上手了。”
王子騰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也沒有急於讓大軍繼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