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侯這三個字對於武將來說,遠比什麼國公爵位更具有誘惑力。
但就是這般,那麼些年來,愣是沒有一名周軍武將跨過陰山,挺進韃靼腹地。
就在阿祿台話音剛落。
忽有韃靼斥候著急跑來,“大帥,有周軍殺來了!”
周軍?
阿祿台如臨大敵,豁然起身,“領軍之人是誰?何福?王子騰?”
說話間,原本正在休息的韃靼將士齊齊翻身上馬,嚴陣以待。
斥候道:“卑職見有嬴字大纛,人數不詳,應是嬴淵率軍來犯!”
嬴淵?
當這個名字落地那一刻。
不少韃靼將士都是臉色一變。
他們對於嬴淵的畏懼,要遠高於何福與王子騰。
後二者,沒有殺過在他們心目中造成極大影響的勇士。
但前者,卻連殺兩位!
這樣的神勇之將,好比溝通長生天的薩滿,讓人不寒而栗!
“是他!”
“他竟未留在周國皇帝身邊,而是朝著我來了?”
阿祿台不敢置信。
就在這時,四麵八方,都響起了一道聲音,使人振聾發聵,
“活捉阿祿台!”
“活捉...”
“...”
阿祿台心中一驚,連忙翻身上馬,“全軍聽令,緊隨大纛突圍!”
倘若與周軍纏鬥,以當前己方將士的體力來說,無異以卵擊石。
所以,他們隻能選擇突圍。
在韃靼不惜一切代價朝著陰山方向挺進時,嬴淵已經親自帶兵殺入陣中。
亂軍之中,嬴淵隱約瞧見了敵軍大纛,不停囑咐身邊將士,
“生擒阿祿台!”
“全軍追向敵軍大纛!”
隨後,越來越多的周軍將士便如一柄利劍般,斬向敵軍旗幟。
“全軍衝向敵軍大纛!”
“全軍...”
“...”
周軍將士皆在重複著嬴淵所言。
阿祿台聽到,咬了咬牙,隻得狠下心來,
“丟下大纛!”
此話一出,保護著他的諸多韃靼將領都是極其震撼。
大纛一旦丟棄,己方將如羔羊一般,任由周軍宰割,且士氣儘喪,軍心大亂。
然而,阿祿台深知嬴淵之勇。
在他看來,給嬴淵一支無往不利的騎兵,他甚至都可鑿進陰山。
阿祿台見諸將遲疑,連忙道:
“援兵未至,嬴淵悍勇,本帥肩負振興大元重任,丟一杆大纛算得了什麼?”
“今日丟了,待到來日,本帥必將大纛插於京師城頭之上!”
大周的京都也曾是他們的都城。
阿祿台深知,自己不能死。
就算一無所有灰頭土臉的回到大元,等待他的,是政敵借故清算,他也不能死。
最起碼,是不能死在這裡,更不能被周軍活捉。
眾將聽到阿祿台語氣決絕,便不再猶豫,當即就將各旗幟、大纛丟棄。
這等同於是潰逃了。
丟下大纛,雖然己方軍心大亂,但同時,亂軍廝殺之下,周軍也失去進攻目標。
事已至此,對阿祿台來說。
隻要能夠拖延片刻,拖到他抵達陰山或是援軍趕至,即使死再多的將士,也都無所謂了。
但讓阿祿台沒有想到的是,原本負責接應他們陰山守軍,早已被陳大牛率軍阻擋,一時半刻,是趕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