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關臨近,李知圓在乾休所的課程也迎來了尾聲。
許望東告訴她,給這些老乾部上課,最好多看一些跟太極相關的書,哪怕隻是最基礎的理論書,也要看幾頁。
“說實話,很多人還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體育生的。”許望東耐心地勸道:“如果你能在一個高知的環境裡,說出一兩句驚豔的話,他們絕對會對你另眼相看的。”
李知圓不想聽這些嘮叨,但又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他說得很對,乾休所裡的這些老乾部,都覺得自己可有文化了……
於是,李知圓偶爾去圖書館,找些太極名家的訪談,摘抄他們的觀點,等待有用的時機。
她甚至把摘抄的那些觀點翻譯成英語,作為英語課的作業交了上去。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肯定是沒錯的。
李知圓文化課成績很一般,但太極課上得有模有樣。
她做事認真,從來都不會因為老乾部們是業餘選手就放鬆對他們的要求,每個人的動作,她都要一個個糾正。
老梁曾告訴她,其實學生都特彆容易滿足,隻要老師能快速地記住TA的姓名,TA就會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從而對老師和課堂產生好感。
於是,李知圓在第一時間努力地記住了每一個學生的姓氏,親切地喊他們某某老師。
她的用心大大增加了學生對她的好感,他們越來越喜歡她,她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這一天,打太極拳的人群中出現了一個陌生的身影,看他的年齡和氣度,他不像是退休的老乾部,倒像是老乾部的子女。
管他是誰,反正能進來的都是學生,李知圓一視同仁。
這位新同學應該是在哪裡學過太極,他自告奮勇地站在第一排,好像要為一群白發蒼蒼的老同學做示範。
在李知圓看來,他的動作是協調的,隻是很不標準。
於是,她就一次次糾正他:“馬步一定要蹲下去,這樣動作才不會晃……手臂的動作可以更舒展,不要畏手畏腳,更不要縮脖子,一縮脖子就特彆影響氣勢……還有,養生太極雖然緩慢,但是在招式變化的時候可以快一點,這樣,才能把握‘動靜之機’……”
新學生剛開始還謙虛,對李知圓的指正虛心接受,但到了後麵,他無奈地說道:“我今天隻是陪我老爸隨便練練的,沒想到,你這位老師教得這麼認真啊!”
李知圓一本正經地說道:“隻要開始練,就要認真練。認真一分鐘,比瞎混一個小時都有用。”
新學生連連點頭:“受教了。”
李知圓的老學員潘大爺湊過來,說道:“小李老師,這位是你們學校的老師,他是……”
啊?南州大學的老師嗎?
“老,老師好!”
李知圓有些意外,但並沒有慌張。
哪怕是校長來了,她也一樣這麼教。
親切,又不失嚴格……
這就是她的課堂風格。
新學生打斷了潘大爺的話,說道:“我在學校裡也練過太極拳,那位女老師天天誇我練得好……看來,我是被她的稱讚給麻痹了,從來都沒想過自己有這麼多問題。”
“沒有人能練到十全十美。”李知圓依然沒有說讚美的話,耿直地說道:“您的動作很協調,這已經勝過很多人了;隻要把基礎再打牢一些,馬上就會迎來質的飛躍。”
新學生頻頻點頭:“你說得真好,我記住了。你這個小老師挺負責啊,一點兒都不糊弄學生。”
“哪裡哪裡……”李知圓憨笑道:“我是個新老師,還要積攢很多經驗。”
“你是南州大學的學生?”
“是的,我是體育教育2017級的學生。”李知圓站得筆直,老老實實地答道:“我是練傳統武術的,擅長的專項是太極拳劍。”
“哈哈,不要緊張,放輕鬆。”
李知圓問道:“這位老師,您怎麼稱呼啊?”
“我?我姓潘,你叫我潘老師就行。那位姓潘的老大爺,就是我的父親,今天我送他過來上課,順便體驗了一番。沒想到啊,被你指出來一大堆問題。”
老師都是要麵子的,潘老師的麵子都快丟儘了,他一定很懊惱。
李知圓趕緊補救:“潘老師,我剛才話太多了,您千萬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