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
“然後,就是第二個事情,數據驅動決策,公司這邊雖然一直也有在用各種數據表格,那些表格做得也都很好,但畢竟隻是表格,而且也有一定“外泄”風險,我覺得還是應該用專業的業務數據分析工具(比如bI係統),這樣就可以更容易地實時掌握每個環節的核心指標,提高資源分配精準度,也能避免...”
“其三,一個人再優秀,終歸隻是一個人,隨著公司這邊體量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多,應該想辦法是讓整個集體因為個人的優秀而不斷優化,變得更優秀起來。
所以應該推進“自動化運營標準”,引入專屬定製化的ERp或者wS係統,優化公司訂單處理、庫存管理等重複性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除了這些具體的工作調整之外,公司這邊日常的時候,也應該強調“整合共贏”的文化,鼓勵團隊思考如何把公司資源用得更高效...”
“長期目標是塑造出公司的文化內核,讓公司整體可以朝著一個方向前進...”
“...”
這些話,李思思可是憋了好久了,很多經驗都是前公司,她接觸到的一些頭部成功公司的成功經驗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總結得來的...
她說完這些之後,也就一直在看著吳舟,主要還是期待吳舟這邊對她這些建議的反饋。
其實整體來說,她的建議的目的就是,在缺少吳舟坐鎮一線的前提下,讓公司依舊形成整體,除此之外,將之前的成功因素,總結,複製,標準化,讓哪怕是能力“不及格”的同事,也能因為他們是在高標準化的工作係統中,讓他們的工作結果依舊不會太差...
當然了說的這些東西,如果真的全都執行下去的話,肯定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財力,當下公司這邊已經熟悉了當下工作流程的員工們,在新的公司製度下之後,也會下意識的抵觸,排斥適應新的工作方式...
而且前期的時候,如果執行得不到位,或者不規範,可能還會讓公司這邊失去“小公司的靈活性”...
總的來說,有利有弊。
而且一切也是建立在公司這邊後期規模越來越大的前提基礎上,如果後期公司規模萎縮的話,那麼這段時間的調整那完全就是勞民傷財了...
甚至過程中發生任何不好的事,都可能引起公司內部一些人非議,覺得一切都是因為“調整”的原因,這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這也是職場上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但李思思還是想多做一些...
畢竟這家公司是吳舟的,所以她想做好...
李思思這邊的很多建議,聽上去,可行性還是不錯的,但吳舟畢竟不是一個戀愛腦的人,如果隻是普通的事情,吳舟可能隨即就點頭表示同意了。
但此刻聽完了李思思所說的這些建議還有措施之後。
吳舟大腦中也是分析這些措施的可行性,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哪些問題,如果真出現問題了,需要如何處理...
漸漸地也就越想越多了起來。
不過也有一些建議吳舟確實沒找到什麼漏洞,而且“副作用”也很低,吳舟覺得可以先行嘗試一下,在看看來對公司還是有利的...
吳舟正想開口,簡單地說一下自己對方才李思思對自己說的那些建議的看法,以及表達自己對李思思的肯定和支持...
卻是腦海中突然地冒出了一個念頭,而後打開了自己的係統...
決策力:(入門11\/200(+))(升級了2個點的進度)
信任賦能:(未入門94\/100(+))(升級了1個點的進度)
資源整合:(未入門52\/100(+))(升級了21個點...)
“資源整合這個技能居然一下子提升了21個點的進度...這提升得過於離譜了吧...而且那些建議,和資源整合有什麼關係,不對,不對,資源整合不僅僅是外部,同樣也可以是內部...內部的資源整合...\"吳舟此刻腦海中也漸漸的清明了起來,這一刻再去回想方才李思思說的那些東西,也就感覺越來越清楚了。
這一刻,吳舟好像突然地就明白了,為什麼李思思入職他的公司,他就能成為“企業家”了...
這哪兒是一個優秀的運營主管啊,這明明就是優秀的ceo啊...
看著身邊依舊還盯著自己看的李思思,吳舟腦海中卻是冒出來了一個大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