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不一樣的對手(1 / 2)

這次去V廠那邊培訓,V廠那邊的人,其實下意識的是以為吳舟這個公司老板,過來就是簽個合同,大家見麵聊聊,然後就是吳舟帶過來3個下屬員工,他們則是在這段時間好好接受他們的培訓。

但沒想到的是,後續吳舟主動請纓,成為了被“培訓的人”之一。

不過雖然吳舟不接受培訓也可以,但既然吳舟主動願意接受培訓,V廠的這些領導們,當然的還是會更高興一些。

而吳舟這次過來,是帶著問題過來的,所以他接收那些信息,知識的時候,速度也是最快的...

所以在後續的培訓過程中,除了第一天吳舟有老老實實的接受培訓之外,之後的時間,吳舟的問題那是一個接著一個...

“當前市場主流的手機處理器有哪些品牌?”

“高通、聯發科、蘋果、三星處理器的性能和定位有什麼不同?”

“國內有哪些廠商能夠提供性能可靠的處理器?它們與國外廠商相比差距在哪些方麵?”

“手機處理器的性能指標主要取決於哪些參數?工藝製程、主頻、架構設計?”

“手機屏幕的供應商主要有哪些...”

“攝像頭的核心元件包括哪些...”

“手機電池技術主要有哪些瓶頸...”

“.....”

吳舟的問題,很細節,也非常的具體,具體到最後培訓吳舟的那個V廠資深培訓講師,看到吳舟舉手提問都開始打怵。

然後他就將這個事情報了上去,很快的這個事情也就傳到了沈輝這個董事長耳朵裡。

沈輝那邊也是沒想到吳舟居然會問到“如此具體的問題”。

不過從這些問題上,也能看得出來,吳舟這個外行,在來這裡之前,做了非常充足的準備工作...

他本來就有心想要挖吳舟來他的V廠,這次的合作,其實是希望以此為契機,讓彼此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更加了解,最後也許就達成了他的目的。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

吳舟這邊的很多問題,培訓講師講不明白的時候,沈輝就會安排那些能講明白吳舟這些問題的人。

短短一周不到的時間,吳舟對手機這個行業已經是有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初步了解”。

當下國內手機市場看似很繁榮,國產手機品牌很多,崛起的也很快。

但實際上,大多數手機廠商並不掌握關鍵部件的研發與生產能力。

他們直接采購市場上最成熟的組件,如高通的處理器、索尼的攝像頭模組等。

而係統的話,則是直接基於安卓係統進行UI定製,根本觸及不到底層創新。

當然了,也有例外,國內手機行業中,菊廠算是一個另類,它具備芯片、通信、相機算法等自主研發能力。

目前市場上,V廠,O廠、米廠憑借市場營銷和供應鏈整合取得了還不錯的成功,但實際的研發這塊兒卻是遠不及菊廠...

吳舟這邊在了解到這些內容之後,倒是第一次的“對菊廠”開始很感興趣。

畢竟這也算是國內手機廠商中的“獨苗”了。

當然了,這些吳舟並沒有在沈輝麵前表露出來,而是回到酒店之後,一點點的查找關於菊廠的資料。

除此之外就是,思考,如果自已做手機的話,會怎麼做?

不過在初步了解到了菊廠的更多公開信息細節之後,吳舟腦海中就暫時放棄了和“菊廠”近似的創業路線...

隻能說很佩服菊廠,但想要做另一個“菊廠”太難了。

14年的時候,菊廠一年的研發費用總投入就高達400億人民幣以上...

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比國內所有的手機廠商的研發費用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就更不用說吳舟這個小卡拉米了...

沒有可比性的,吳舟就不去盲目自大的往這上麵靠了...

如果真的要做手機這一行的話,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讓自已“先活下去”,之後才是下一步...

所以吳舟隻能是“另辟蹊徑的思考”...

當自已用的手機芯片、操作係統、甚至生產廠家都是一樣的時候,如何做出讓消費者覺得不一樣的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