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敏向他注視一會兒,見他不是很果斷的放棄總廠不管,這才微微點頭:“你們和金家兄弟不一樣,他們是工人,兩個廠拆分,他們隻有這一次機會跟著分廠走。你們是乾部,以後可以走調動。”
李文澤眼睛一亮:“真的?”
祝曉敏點頭:“瓷窖口的廠子是鄉辦企業,京城的廠子卻是私營企業,你們想回城,也不用非得跟著廠子走,等有些成績,大可以調去國營企業。”
李文澤眼底透出些驚喜,可又懷疑:“真的……可以?”
祝曉敏笑:“現在小雅就在農業局,還有小何在行署機關,她們可是都知道你們的能力,也不會允許把人才一直放在再沒有用武之地的小廠。”
李文澤跟著她這麼幾年,已經很輕易領會她的意思,連連點頭:“等我們完成拆分,讓廠子穩定下來,廠子不是非我們不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離開了。”
祝曉敏點頭:“讓我看到成績,到時候我可以幫忙。”
經過這半年,和她一起畢業的那批人脈已經在各自的工作領域站穩,其中不泛管理部門,再有一兩年,要想給這幾個人找一個接收的廠子,料想不是問題。
而這幾年陸續回城的那些知青,有很多工作還沒有安置,就是有進了廠的,大多數也隻是工人,從工人到乾部,那可是一個坎兒。
李文澤幾個人雖說再等幾年,可是走乾部調動回城,就算不是現在的職務,那也直接就是乾部,繞一個圈,反而強過當初直接回城的知青。
有了她這句話,李文澤瞬間放心,想到廠子裡的事,也沒有心情多呆,第二天就又趕了回去。
進入五月,兩廠拆分的事情終於辦妥,常海亮一行人過來辦手續的時候,順便把剩下的金家兄弟十七家人一起帶了過來,回去的時候再把原來在這裡的另三家人帶回去。
兩廠拆分,人員還是其中一個問題,最大的問題卻是火腿腸的生產。
祝曉敏明確表示,拆分之後,京城逐鹿食品廠不會隻限於生產軍需的大火腿腸,同時也會生產小火腿腸,也就是說,這一樣產品以後有了競爭,而瓷窖口食品廠的腸衣需要向京城逐鹿食品廠購買。
至於大火腿腸,因為最初軍需部就是和祝曉敏簽訂的協議,最後仍然交給京城逐鹿食品廠,而瓷窖口拿到的是代加工一部分的定單,腸衣仍然是由京城提供。
這一項分清楚,其餘的也就沒有爭議,雙方順利辦了手續。
最後一份文件簽完,雙方都是說不出的感慨。
於瓷窖口一方,從此主導權完全回到了本土人的手裡,可同時也不再有人能依賴。
於知青們,那廠子畢竟付出了他們大量的心血,他們上大學之後,一起離開,也隻有祝曉敏當著廠長,後來辦了分廠,感覺上自已還對總廠擔著一份責任,現在終於再和他們沒有一點關係。
等到送常海亮一行離開,祝曉敏聽著知青們的感慨,微笑說:“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那片土地養過我們幾年,我們傾儘心血,做了基地,辦了廠,發展那裡的農業生產,就當是對那裡的回報吧,至於以後他們能走到哪一步,那就看他們自已的努力了。”
所以說,再沒有關係了!
大家聽她說的這樣決斷,一時都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