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申公豹在王宮之中吃癟,自認丟了麵皮,一路跨海蹬山,最終卻是到了一處仙山所在。
“好一座仙山!”
申公豹觀瞧此山風景,但見修竹喬鬆,萬載常青之福地;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
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溜清。
一方山石之上,鐫刻了“玉泉”二字,乃鎮山石碑。
沿著大道入山間,到一洞府之外停下腳步,口稱:“小弟申公豹特來拜訪玉鼎師兄。”
玉泉山金霞洞。
若論十二金仙之中,博古通今,博覽群策,且善人間俗務者,非此位師兄無二。
大劫既臨,即便是教主降下法旨,讓門下弟子閉關修行,但身在劫中之輩,其實也難以入定。截教弟子如此,闡教弟子也是一樣。
故而這十二金仙,得了師命,雖然等閒之時在各自道場修行,可一旦起了風波,他們也會積極入世,尋求度劫之機緣。
玉鼎真人今日正在金霞洞內思量,前番在玉虛宮內,一眾師兄弟同副教主燃燈道人商議渡劫之法...也並非全無收獲。
燃燈副教主提出“渡劫雖難”,然“避劫稍易”,行劫運轉嫁之法,將自身之劫數不斷削減,或可功成。
但玉鼎真人總覺此術不正,非正道所為。言曰“避劫”,無非“替死代命”之流。
“唔...”
正思索間,忽聽洞外有人呼嗬,便將這些雜念甩出體外,手中持了拂塵,便往洞外而去。
“原來是師弟。”玉鼎真人見來人是申公豹,便笑道:“師弟不在玉虛宮聽師尊教誨,怎有空下到吾這玉泉山來了?”
“且入內說話。”
玉鼎真人請了申公豹入內,玉鼎真人擺上了仙茗,作為招待。玉鼎真人座下彆說弟子了,如今就是連個童子都沒有,也樂得清靜。
洞中陳列質樸,牆上除了掛著一柄仙劍之外,其餘幾乎全都是卷軸。
“不瞞師兄說,小弟此番前來,是有要事想請師兄下山相助的。”其實申公豹第一個選定玉鼎真人,除了需要他的廣博的學識之外,更重要的是玉鼎真人生性仗義,若論義氣,不在截教修士之下。
甚至許多截教修士,也同玉鼎真人交好...這洞府之中的諸多神通卷軸,便有不少都從截教同門處交流而來。
“哦?”聽聞此言,玉鼎真人霎覺心神微顫,正當想要仔細體悟的時候,那感覺已經一閃而逝,不知何蹤,因著申公豹還在對麵,玉鼎真人便也就暫時沒有掐算,他穩住身形,向申公豹詢問道:“不知何事?”
“前番天下諸侯會盟朝歌覲見王駕,小弟不才也去湊了個熱鬨。”申公豹沉聲道:“然去之才驚覺一事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