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後,文昌學館開館,我祖父請你過去一趟。”
趙禎拿起了請帖,翻看了兩眼,沉吟道:“太師相邀,又是為了朝廷育才的大事,朕自然會去。”
寇季點頭道:“此外,還有一件事情需要跟官家商量。”
趙禎攤開手,“但說無妨。”
寇季道:“臣獨自出資,資助文昌學館,被人詬病。我祖父,以及一些名宿大儒們也覺得由寇府獨自出資,資助文昌學館,有些不妥。
所以臣打算讓一字交子鋪以官家的名義,出資資助文昌學館。
不知道官家意下如何。”
趙禎嫩嫩的臉頰上流露出了一種深沉的思索,徐徐說道:“太師創辦學館,也是為了朝廷育才。朕原想著用內庫的錢財資助太師。
隻是李愛卿覺得不妥當,阻攔了此事。
朕細思以後,覺得朕私底下出資資助文昌學館的話,恐怕太學、國子監的祭酒、博士們不肯答應。
朕還在為不能出資資助文昌學館而懊惱,沒想到四哥就已經幫朕想出了辦法。”
寇季聽完了趙禎一席話,翻了個白眼。
趙禎一愣,苦著臉道:“朕近些日子為了應付滿朝文武,場麵話說習慣了……四哥不要介意。”
遁了頓,趙禎大氣的道:“四哥打算讓一字交子鋪出資資助文昌學館,也是幫朕揚名,幫朕收買人心,朕自然答應。
隻是此事,四哥千萬彆讓李愛卿知道。”
寇季緩緩點頭。
趙禎提到了李迪,有些無奈,“為了支持朱愛卿率軍遠征,李愛卿搜空了國庫。如今國庫內一文錢也沒有,倒還欠了一字交子鋪一筆外債。
李愛卿如今視財如命,隻要是能逮住機會咬一口的錢財,他絕不鬆口。
發誓要把國庫填滿。
若是讓他知道了朕用一字交子鋪的錢財資助文昌學館,肯定會察覺出朕從一字交子鋪賺取了不少錢,一定會惦記上朕的內庫。”
趙禎不提這個茬還好,一提這個茬,寇季心裡就有氣。
寇季幽幽的道:“臣聽李公說,你告訴他,臣富得流油。”
趙禎乾笑了一聲,道:“朕也是被李愛卿逼得沒辦法。”
寇季沉吟道:“官家手裡有錢,而且還有不少錢。臣沒見到官家揮霍,官家藏那麼多錢做什麼。”
趙禎愣了一下,握起了拳頭,沉聲道:“朕想讓封樁庫的存錢變得更加豐厚。”
寇季疑惑道:“據臣所知,封樁庫裡的存錢已經不少了……”
趙禎神色有些黯然的搖頭,“有些事情,朕也是最近才發現的。一些知情人,不是死了,就是不敢提及此事。
太祖在位的時候,給封樁庫裡存了不少錢。
太宗登基以後,三伐遼國,耗費一空。
晚年的時候,想儘了辦法,將封樁庫裡的錢財填滿。
朕的父皇登基以後,不僅沒有給封樁庫裡存錢,還花去了大半。”
寇季聽到這話,一臉意外。
封樁庫如今執掌在劉亨手裡。
寇季沒少跟劉亨聊到封樁庫的事情,可劉亨卻從沒有提及過封樁庫內存錢的巨大變動。
劉亨在這種事情上,不會隱瞞寇季。
所以劉亨肯定不知道在他接手封樁庫以前,封樁庫裡麵錢財的變動。
必然是太宗皇帝趙光義,真宗皇帝趙恒,在私底下挪用封樁庫錢財的時候,做了諸多掩飾,並且掃清了首尾。
趙禎應該是從陳琳,又或者是某些居於深宮的老宦官、老嬤嬤口中知道的此事。
通過趙禎的話,寇季可以輕易的判斷出這些。
太宗皇帝趙光義、真宗皇帝趙恒,二人挪用封樁庫錢財的事情,寇季一點兒也不覺得意外。
太宗皇帝趙光義在位期間,南征北戰多年。
雖然少有成效,但打了那麼多仗,肯定得燒錢,得燒不少錢。
所以動封樁庫裡麵的錢財,是必然的。
真宗皇帝趙恒在位的時候,乾出了許多燒錢的荒唐事。
諸如大張旗鼓的去泰山封禪,為修仙大量營造宮室,發動曆經十年的‘天書’運動等等,皆是燒錢的事。
國庫裡的大量錢財,皆耗費做國用,養了一大群閒散無用的官員,以及一大群已經糜爛的兵馬。
能供給真宗皇帝趙恒花銷的錢財,並不多。
真宗皇帝趙恒要做荒唐事,必然得挪用封樁庫裡的錢。
所以,寇季對此並不覺得驚奇。
他真正意外的是,在太宗、真宗兩朝,藏不住秘密的大宋皇宮,居然藏了一個秘密。
寇季一麵心中感歎,一麵道:“朝廷每年都會從國庫裡劃撥一部分錢財存入封樁庫,官家又何必辛苦自己,為封樁庫裡貼錢呢?”
趙禎正色道:“太宗在位時間,耗費了封樁庫裡的大部分錢財,三征遼國,沒有結果。朕就想著,可能是錢財還不夠多,沒辦法供給大軍長期遠征的結果。
朕想多攢一些錢財,比之前太宗耗費的錢財更多的錢財。
等朕有了能力,朕就要揮兵北上,再征遼國。
屆時,朕就是用錢堆,也要從遼國身上撕下一塊肉。”
寇季聽聞此言,有些恍惚。
他有點懷疑,眼前的趙禎,是不是真的是曆史上的那位以仁為號的皇帝。
趙禎見寇季神色異樣,沉聲問道:“四哥懷疑朕的決心?”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沒有搭話。
他腦中想了很多。
史書上記載,趙禎在位期間,可是做了不少事情。
有決心改製,所以有了慶曆新政。
有決心南征北戰,所以出兵西夏。
隻是最後皆以失敗收場。
有決心,沒恒心,沒耐心。
這是寇季當時觀看史書的時候,對趙禎的評價。
如今在趙禎的影響下,寇季有想起了自己觀看史書的時候,對趙禎的評價。
寇季略微沉吟了一下,道:“臣不懷疑官家的決心,臣隻是懷疑官家的耐心和恒心。”
趙禎疑惑的道:“四哥話裡有話?”
寇季認真道:“此次朱能之所以能夠出兵馳援沙州,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官家。當時歸義軍節度使曹賢順遣使到了我大宋以後,朝堂上諸公,對是否派兵馳援沙州,眾說紛紜。
內庭之中,李公一力主戰,認為我大宋應當馳援沙州,揚威四夷,給那些番屬們看看。
呂公既不讚成,也不反對。
薛公以為,我大宋剛剛經曆了多場叛亂,應當休養生息。
內庭,以及滿朝文武,就此爭論不休,還是官家你出麵,讚成了李公的主張。
就此,不難看出官家的決心。”
趙禎聽到此處,滿意的點頭,剛準備開口,就聽寇季又道:“如果朱能出兵馳援沙州順利的話,那到沒什麼可說的。
可若朱能在沙州遭到了慘敗,官家又準備如何應對?”
趙禎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他準備說,如果朱能慘敗的話,就召回朱能,換一個人去領兵。
又或者直接撤軍。
但他看到了寇季直勾勾的盯著自己的時候,就知道,寇季所要的答案,遠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寇季見趙禎陷入到了沉思,開口問道:“官家隻需要憑借本心作答即可,不需要多思。”
趙禎猶豫再三,道:“朕會派一個人,頂替朱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