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和趙禎二人不止在對付皇親國戚和武勳的時候一環套著一環的謀劃,在改革兵製的時候,也是如此。
當然了。
他們二人在商定了此事以後,就知道,他們在兵製中埋下的釘子,肯定會被人發現。
但他們二人並不擔心他們的兵製推行不下去。
一切的兵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
先將禁軍編排好,穩住四方,穩住整個大宋。
然後再進步推行路、府、州、縣。
一點一點的將兵馬滲透進去。
最後才是分配衙役。
到分配衙役的階段,路、府、州、縣各級衙門的兵馬,都已經設置齊全。
地方豪強若是抵製此事的話,朝廷有足夠的理由,各級兵馬就會加入到其中,鎮壓地方豪強。
迫使地方豪強低頭,接納將士們進入衙門。
地方豪強若是作亂,路一級的安撫司,可以快速的集結境內的兵馬,集結出一支大軍,壓向地方。
可以說,此舉比大宋朝兵製中的一兵三輔,更有利於維護地方安定。
若是路一級的衙門,處理不了地方豪強叛亂的話,還可以就近請調坐鎮在大宋四方的四個永字頭禁軍。
寇季和趙禎二人,將永定、永平、永興、永安四支禁軍,分彆安插在了西寧、太原、博州、邕州等地。
起的就是一個兩麵馳援的作用。
對內,可以快速的馳援各路,對外可以快速的馳援四方。
對內彈壓,四個永字頭的禁軍,可以快速的會同地方兵馬,集結出一支不小於七萬人的兵馬。
五萬精兵,率領著二萬以上的地方兵,足以快速的彈壓地方民變。
對外,四個永字頭的禁軍,能夠快速的馳援四個鎮字頭的禁軍,以及兩個塞字的禁軍。
無論是馳援宋遼邊陲,北方邊陲,西方邊陲,都能快速的集結出十五萬精兵。
十五萬精兵,足以應付任何一方的敵人來犯。
更重要的是,若是四個鎮字頭的禁軍遠征的話,四個永字頭的禁軍,也能快速的接替它們承擔起戍邊的重任。
總而言之,在兵力部署、兵力分配方麵,寇季和趙禎二人可謂是絞儘腦汁,才想出了一個相對健全穩定的兵製。
趙禎和寇季二人絞儘腦汁想出的兵力部署的深意,呂夷簡等人暫時還沒想到那一塊。
他們還在快速的消化寇季所說的話。
寇季並沒有在他們派人去取筆紙的時候,繼續開口。
雖然他心裡有惡心一下呂夷簡等人的想法,但是卻不能付諸於行動。
眼下議論的是國事,不能兒戲。
寇季在他們取來了筆紙以後,才緩緩開口道:“監軍方麵,監軍製度予以保留,但是在禁軍中,監軍最多推行到營一級。
地方上可以推行到都一級。
且監軍不再由文官和宦官充任。
官家準備重振武舉,以後軍中的監軍,將由武舉出來的進士充任。
武科中,在武試之餘,也會相應的增添一部分的文試。
監軍由兵部管轄。
取締監軍臨時專斷之權。”
“武職方麵,取締繁雜的武職,一切從簡,禁軍除禦龍衛外,其餘禁軍主將,授大將軍職,左右兩廂指揮使,改為左右上將軍,十軍頭改為將軍,營正改為校尉,都頭仍舊是都頭……
各路兵馬,設將軍兩人,校尉十人。
各府兵馬,設校尉兩人。
各縣兵馬,不設官職,一應調度,由各縣縣尉作主……”
寇季在武職方麵說的很籠統,但是呂夷簡等人大致都清楚寇季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比如大將軍職,並不是說單獨列了一個官職出來,朝廷有相應的官職,大將軍職,分彆有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鎮國大將軍,正三品的懷化大將軍、冠軍大將軍。
以前此類的官職隻是加官,寇季隻是將加官變成了實職。
大將軍具體列幾品,肯定會根據朝廷現有的品階設定。
左右上將軍、將軍、校尉等,朝廷也有相應的官職。
除了左右上將軍外,其餘的皆是散職。
寇季等於是摒棄了繁瑣的實職,直接納用了簡單的散職。
如此做,目前看得見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各級武官的職稱變得清晰了,朝廷也因此省下了大批發在繁瑣的官職上的俸祿。
王曾在聽到了這一條以後,特地寫了下來。
顯然他對寇季提出的這個兵製很滿意。
王曾的態度很簡單,隻要是能幫朝廷省錢的,他都讚成,他都覺得不錯。
寇季在眾人將他的話寫完以後,繼續道:“募兵方麵,由兵部配合地方衙門共同募兵,由樞密院分配。”
朝廷以往在募兵方麵,十分隨意。
戰時,朝廷會下發文書讓各地方衙門募兵,然後就近分配。
同時各軍在作戰的時候,為了及時補足兵額,也會紮下校場募兵,一些監軍、安撫使等,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募兵。
有些乾脆就直接從其他兵馬中抽調。
還有的直接拿罪囚、刺配的犯人等充入到軍中。
總之,大宋募兵的方式太多,加上安撫使等封疆大吏可以從其他軍中抽調兵馬,導致了各軍中的兵馬數目十分混亂,這也是軍中的將領們敢放肆的喝兵血的原因之一。
隻要有人幫忙出具調令,又或者有人背書,那麼各軍治下的兵馬,今天可以在自己大營裡,明天就可以在彆人大營裡。
又或者軍中隻有幾千人馬,卻向朝廷要幾萬人的餉。
將士們隻拿一份軍餉,可領兵的將領們卻可以借此拿到更多好處。
軍中一些有背景的,沒少拿此事做文章。
寇季說完了募兵方式以後,沒有再開口。
呂夷簡等人略微愣了一下。
呂夷簡揉了揉眉心,盯著寇季道:“還有呢?”
寇季說了這麼多,也累了,聽到了呂夷簡的話,笑道:“還有就是兵馬服役的年限。”
說到此處,寇季頓了一下,感歎道:“我們不能再讓兵馬老死在軍營裡了,那樣的話太殘忍。他們既然為我大宋流了血,那就不該繼續流淚。
我在西北的時候,見過一營老兵,一營的白發。
萬裡一孤城,儘是白發兵。
這個典故呂相應該聽過。”
寇季提到‘萬裡一孤城,儘是白發兵’的時候,在座的所有人,神色都變得凝重了不少。
呂夷簡感歎道:“老夫自然知道,萬裡一孤城,儘是白發兵,說的是唐中書令郭子儀侄子郭昕的故事。郭昕年少時,赴安西從軍。唐爆發了內亂,郭昕所在的安西軍跟唐朝廷失去了聯係。
他率領著部下的兵馬,在安西守了十數年,直到唐朝廷內亂平定以後,才跟唐朝廷取得了聯係。
當時的唐朝廷已經外強中乾,給不了郭昕什麼幫助,也沒有召回他,隻是賜了郭昕一個武威郡王的名頭,給他手下的將士們連升了七八級官。
但對他和他手下的將士並沒有什麼幫助。
但即便如此,他和他手下的將士們依然開懷,依然幫唐朝廷守著安西。
但是他們再次跟唐朝廷失去了聯係。
這一次失去聯係,便是永訣。
他們在安西守了四十二年,昔日的青蔥少年,也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朽。
數萬兵馬,在四十二年的戰事中,死的隻剩下了數千人。
他們最後一戰,麵對的是吐蕃十萬大軍。
那一戰過後,他們全部葬身在了安西,無一生還。”
呂夷簡說到最後,十分傷感,甚至不願意描述那淒慘的場麵。
寇季深吸了一口氣,沉重的道:“他們的壯烈,值得被我漢家男兒永生永世銘記,但是他們的故事,卻不能在發生了。
我們有能力讓軍中的白發還鄉安享晚年,就一定要讓他們還鄉安享晚年。
我知道他們即便白發蒼蒼,在趕赴沙場跟敵人浴血的時候,也無怨無悔。
他們無悔,是因為他們無愧。
但是我們若是讓他們的故事重現的話,我們有愧於他們,也有愧於天下所有的將士。
所以,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軍中的將士老死在營中。
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白發蒼蒼,還要為我大宋去流最後一滴血。
這血要流,也是我們流,而不是他們。
我不僅要給他們定下服役的年限,我還要在他們有餘力的時候,讓他們還鄉,讓他們娶妻生子,讓他們富足的過完下半輩子。
他們值得朝廷如此厚待,對嗎?
呂公?”
“那就定為十年吧!禁軍將士,入伍十年!十年以後,願意留在軍中的,繼續留在軍中,朕許他在軍中娶妻,也許他將家眷遷移到身旁。
還家的將士,應當補入三班,或者入各級衙門的兵營任職。
朝廷幫他們娶妻。
若是無人肯嫁,朕就帶人去幫他們搶。
這強盜,李元昊做得、耶律隆緒做得,朕也做得。
為我大宋忠勇,朕甘願當一次強盜!”
趙禎被呂夷簡和寇季二人的話給感染了,心中的仁心作祟,開口說出了這番話。
事實上寇季和趙禎最初商量的時候,定下的年限是十五年。
趙禎親自將他和寇季定下的年限給推翻了。
寇季略微思量了一下,也沒有反駁趙禎的話。
若是以前,他自然不會讚成趙禎這個提議。
因為將士們在入營的時候,大多是青少年,十年以後,正是他們最老練、最能打的時候,提早放他們還家,對大宋並沒有多大益處。
但是如今不一樣了。
火槍和火炮他造出來了。
有了火槍和火炮,將士們在入營以後,可以省去很長時間的武藝磨練。
因此將士們的戰鬥力,並不會因為退伍早,就出現大幅度的下滑。
更重要的是,趙禎將退伍的將士送到了各級衙門擔任守備兵馬,有點藏兵於民的意思。
真的到了需要他們出戰的時候,也能快速的集結起來。
所以,趙禎的提議,不好歸不好,寇季勉強能夠接受。
寇季能接受,不代表其他人能接受。
呂夷簡和王曾二人聽到了趙禎開口說要去做強盜,下巴差點沒掉下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