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站在原地,嘴裡呢喃著‘覺悟’二字,他不明白此意,但二字於他心間,深深銘記,終有一日,他將尋意。
……
話表,斜月三星洞。
祖師登壇高坐,開講大道,班中除真見,尚有二三弟子。
正個講道說經時。
祖師聲音戛然而止,他朝東方望去,笑罵道:“果是個不安分的,五人尚未齊全,方教西方聖老難堪,那靈山勝境費儘心思,教老君所作歸空,你個童兒,一番下來,教火勢作大。”
“好個覺悟!此之一言,較老君化胡為佛,不遑多讓。”
“我料童兒,有日丹成,定教地府發難,昔年地府勾錯人,結下恩怨。未料先對靈山勝境發難。”
“罷,罷,罷!”
“走上一遭就是。”
祖師離坐,遣散班中,往洞府外去。
……
薑童兒不知他作得何事,隻管往東走,他黃婆惡性除良多,然尚有大半,他需個行教化多時。
一日,東方月上,童兒行走,見身旁李興實站定原地,他不由停下。
薑緣問道:“李興實。”
李興實回神,雙目有神,指定前方一座高山,說道:“上師,我心有所感,我之緣法,或在此山。”
薑緣朝山中望去,運氣雙目,果見山中有清氣,似有真修居住,他說道:“既是如此,李興實怎不速去,你我就此分彆。”
李興實聞說,喜不勝收,持定降妖杖,山上尋良師。
走個三四步,轉身跪伏,叩首七八,不再言說,朝山中去,似山中猿猴。
薑緣望李興實去,待其走遠,方往回走。
他需個行教化,回不得山,待黃婆圓滿之際,他當歸山修行,教五人齊全。
薑緣朝回頭路中張望,知得教化甚難,蓋因昔年他隨老子西出時,知此間之國,儘屬蠻夷,畏道如虎,他若教化,極難矣。
然再難他亦走過,四人歸正時,哪個不難,哪個容易,畏難而退,豈修正道也。
薑緣想罷,手拈玉拂塵遠去。
……
光陰迅速,曆夏經秋,見了些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不覺有二十載過。
薑緣費儘功夫,終是教導四國,學些本領,教些本事,知得衣食禮節。
此間之難,不必多言。
多國知他教化,畏之如虎,動輒刀兵加身,又有魔障阻道,教童兒吃虧多矣。
後是有木母出來,方教薑緣知得,該怎樣行教化,若一國皆不從,他自當離去,若國有民願從,他當教國王知他本事。
這般下來,方才四國得教化。
在四國得教化後,黃婆洗儘惡性,終是圓滿。
薑童兒知得圓滿,往靈台方寸山回,待回山請黃婆,教五人歸位。
此日間,薑緣回得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行入瑤台,欲見祖師,卻聞祖師離洞府去,他隻得入靜室,將黃婆請來。
薑童兒入靜室,將心猿意馬,金公木母俱是喚出,他教玉拂塵安置於旁,又持豫鼎護身。
此作五人歸位時,他不得大意。
黃婆若請,五人扶持元神,他丹道有望,二神再無機會貪權。
他憂心二神,故他需做個萬全準備,方教請黃婆來。
薑緣將自身調整好,歇息陣子,喚心神入定請黃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