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龍與羊毛聯盟(2 / 2)

二道販子的奮鬥 木雲鋒 8403 字 10個月前

“國內沒有嗎?為什麼非要去美國呢?”張莘夫疑惑地問。

“好東西,還是先用人家的。咱們自己家的,還是埋在地下為好。”楊豐奸笑著說。

張莘夫還是有些不太理解得搖了搖頭,他們這些人巴不得現在中國什麼都能開采出來,不過既然楊豐是老板,那麼自然是他怎麼說就怎麼乾。

“行,不過我需要在國內帶幾個人去。”張莘夫說。

“這個你自己說了算,我把整個工作都交給你,如何經營管理都由你說了算,我隻需要見產品,到美國後去洛杉磯找楊氏礦業,他們會給你提供你需要的一切。”楊豐擺了擺手說。

加利福尼亞的稀土礦有人給他負責了,歐洲金源的業務還沒有人,還有就是留學計劃也需要進行,楊豐立刻開始一個個拜訪平津的各個大學,他提出的計劃很簡單,在這些大學選拔優秀學生,然後跟金源簽合同,由金源公司指定他們的學科,然後由金源公司負責提供他們的留學費用,但畢業後必須為金源工作,否則就要賠償一筆巨額違約金。

“難道沒有工作期限嗎?你不會準備讓他們終生為金源工作吧?還有以後工作期間的待遇問題,你給他們工資標準如何?這些好像都得寫上吧?”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看著楊豐那份簡單到極點的合同,皺著眉頭說道。

“當然,這隻是晚輩隨便寫的幾個大概而已,具體的合同內容會由律師和接受協議的學生商議解決。”楊豐畢躬畢敬地說,受吳校長刺激,他對這個時代的校長一向充滿敬畏。

張伯苓點了點頭笑著說:“那倒是我多心了。”

“應該的,您這也是為學生負責嘛,其實晚輩來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楊豐陪著笑臉說。

“楊先生請講。”這個參加過甲午海戰,用一輩子創建南開,臨老被人一腳踹出去的老人,對楊豐倒是頗有好感。

“晚輩準備從您這裡挖一個人,還望您老彆介意。”楊豐一臉心虛地說。

“挖誰?”張伯苓皺了皺眉頭。

“一個年輕的教授,方顯廷。”楊豐說道,民國四大經濟學家之一,用他來代替吳校長主持歐洲業務,應該足夠可以了,現在方顯廷隻是南開一個普通教授而已。平津兩地教授多如牛毛。

張伯苓很無奈地笑了笑,其實他也知道楊豐這是為了給自己麵子,就憑他的財力彆說挖他這兒一個教授,就是國民政府的官員還不是想怎麼挖就怎麼挖,王助去美國前可是帶著上校軍銜。

“這個你自己去談,隻要方教授願意我是不會阻攔的。不過我也有一個小小要求,我準備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軍事訓練,你得幫我這個忙。”張伯苓說道。

“那簡單,保安旅的軍營你們隨便去玩,玩什麼都行,步槍,機槍,大炮都行,您要是願意。我一個學生給配一支自動步槍都沒問題。”楊豐毫不猶豫地說。

“這個倒用不著。”張伯苓趕緊說道,一個學生配一支步槍,我這兒是學校啊還是軍營?

方顯廷那裡自然沒有什麼阻力,他現在剛三十出頭,正是立誌做一番事業的年齡,在學校裡終老一生,顯然不如到歐洲獨當一麵更吸引人,更何況還是給現在風頭最勁的金源公司工作。這下子歐洲的負責人也有了。

楊豐這段時間其實挺忙的,既要惦記海盜大業。又要為他的聯盟奔走,就像一個戰國時代的縱橫家,現在他的羊毛聯盟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孫殿英和二十九軍實際上一個形成了一個同盟,下一步就是把傅作義再拉下水。

羊毛同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項目,腈綸混紡大幅拉低了毛紡織品的價格。使得這個市場已經膨脹了很多,原來許多穿不起毛衣的人現在都能穿起毛衣了,而且這還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大市場,沒有競爭者的大市場,反正隻有他能提供腈綸。就算歐美科學家能夠提前研究出來,恐怕那也得是最少五年後的事了,要知道曆史上杜邦50年才正式生產出腈綸,更何況現在專利還在他自己手裡。

再說就算生產出來,也肯定沒法同自己在成本上競爭,現代腈綸幾乎就是白菜價,也就是說隻要市場能夠容納,自己在中國搞多少家毛紡廠都可以,唯一的製約就是羊毛,中國羊雖然多,卻沒有細毛羊,粗毛羊織個地毯擀個氈子沒問題,紡成毛線就沒什麼人喜歡了。

但自己可以提供,從現代買那些早就培育出來,適合中國環境的細毛羊,然後轉賣給孫殿英這些軍閥們,然後剩下如何推廣就是他們的事了,中國的混紡業規模越大,他們對自己領地的保護**就越大,這時候有人搶,他們真會拚老命的。

但無論混紡業發展到多麼大規模,卻始終是攥在自己手裡,隻要自己的腈綸一停,所有工廠就等著破產吧!也就是說他們從軍閥到資本家,都攥在了自己手中,自己說打日本人他們絕對沒有任何人敢說不。

這樣一算,這個聯盟還有很大擴張的餘地,比如說馬家軍,比如說楊虎城,這些有牧區的軍閥都可以發展一下,然後再加上平津的毛紡基地,如果成功的話大半個北中國就攥在自己手裡了。

一想到自己會成為半個北中國的隱形主宰,楊豐就不由得有種小激動,這種激動一直保持到他回到北平,然後臉色立刻垮了下來,因為一個現在他看著最不順眼的人在等他。

不過考慮到這人是來給自己送錢的,楊豐還是讓瑪格利特使勁揉了揉自己的臉,然後擺出一個虛偽的笑容接待了他。

“岩琦君,勞您久候了!”

“楊君,一路辛苦。”

兩人就跟一對拜堂的狗男女一樣互相鞠躬,然後岩琦掏出一張彙豐銀行開出的五十萬英鎊支票,這是帝國塑料購買聚丙烯專利授權的費用,當然也包括生產工藝的專利授權。

“岩琦君,聽說美國人準備給出口日本的原油加稅?”楊豐看著支票不經意地說,這事的確是真的,不但是美國人,連英國人也準備在輸往日本的原油上加稅。

日本人憑借廉價的人力成本和搶先一步的優勢,在聚乙烯市場牢牢壓製住美英兩國的生產商,這已經引起了兩國政府的警惕,現在帝國塑料的二期工程也已經投產,產能足足擴大了五倍,再這樣下去美英兩國的生產商都快破產了,這些資本家們在各國政府可都是有足夠能量的,一個專門針對出口日本原油的加稅方案即將通過。

石油集團對此並沒有什麼意見,實際上他們也同樣在建設自己的聚乙烯項目,楊豐的專利又不是隻給一家,美孚,殼牌都在建設自己聚乙烯基地,所以說打垮日本帝國塑料,是他們一致的目標。

岩琦一臉無奈地歎了口氣,這件事的確令人頭疼,強大的大日本帝國,居然就這樣任由米英鬼畜的欺淩。

“其實你們知不知道聚乙烯生產中還可以加入很多添加劑的,而且還是很廉價的添加劑。”楊豐一臉奸笑地說。

“多麼廉價?”岩琦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幾乎是趴在楊豐麵前問道。

“不好說,總之很廉價就是了!這得看用戶對質量的要求而定。”楊豐說道,他早就發現日本人的聚乙烯產品都是用純料製造,包括美英等國的也是,絲毫不知道這裡麵可以攙彆的東西。

“多少錢?”岩琦當然知道楊豐不會白送。

“一口價,兩百萬大洋!”(請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ps:電腦壞了,下午才修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