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陳景樂已經看到明代部分。
大眾喜聞樂見的開局一隻碗,結局一棵樹。
由於平時明代曆史穿越小說看得比較多,因此陳景樂對明代的發展曆程了解程度,要高於其他朝代。
這段曆史看得是有滋有味。
儘管他不是民族主義者,但仍對朱重八能夠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感到慶幸,哪怕朱重八後麵為了法統,承認元為正朔。
同時又對老朱的雙標以及個人局限性,感到無語跟不滿。
再譬如“哪怕把永樂大典修成第一奇書,史書也不會記載他是順位繼承”的永樂大帝。
又或者叫門天子、瓦剌留學生、大明戰神的豬騎朕。
還有“練得身形似鶴形,不怕宮女勒脖頸”的萬壽帝君跟他的大明第一舉重冠軍小閣老。
隻能說,這個朝代實在太有梗了。
但是!
真正順著史書往下看,寥寥數筆便是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數十百萬人的一生,這種感覺還是很沉重的。
說好的以史為鑒,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
想要跳出曆史周期率,難!
縱觀明史,最後沒有意外,又變成“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說到底製度都是由人製定的,被廢除也是一句話的事情。
人亡政息人走茶涼,再常見不過。
……
或許是受曆史課內容影響,結束後的陳景樂,慨然長歎,內心有種想要傾訴,又不知道該找誰說的感覺。
於是,他想了想,拿出筆墨紙硯。
這是之前采購的學習用具。
正好接下來是實踐課,乾脆寫寫字吧!
“既然是中秋,那便來一首應景詩詞。”陳景樂看了看窗外的月亮,略一沉吟,便有了答案。
蘸墨,揮毫!
“十五夜望月·王健”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儘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落款:甲辰年中秋陳景樂
你彆說,你還真彆說。
這情緒上來了,寫出來的東西,跟平時都不太一樣。
一股靈動又不失狂傲的感覺,躍然紙上。
之前說陳景樂在係統知識課上學過書法,其實主學米體,不過其他名家的書法字體同樣有涉獵。
國人學書法,通常離不開二王、米芾、顏真卿。
這四人被曆代文人譽為T0級書法家,其他人包括蘇軾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等,都要稍遜一籌。
陳景樂的書法,正是在米芾書法的基礎上,汲取其他名家所長,最後糅合自身書寫習慣而成,以行書楷書為主。
主打一個隨心所欲,怎麼舒服怎麼來!
眼前這幅《十五夜望月》,就是走的行草風。
唐言結構,宋尚意趣。
可能距離開宗立派還差點,但對比今人,至少已經稱得上登堂入室。
書法風格跟執筆人性格有很大關係。
如果是以前的陳景樂,是寫不出這種字的,用本地話說,就是“寫字跟雞爪扒沙似的”,雖有誇張成分,但真稱不上好看,頂多認真寫的時候算端正。
讀書時候沒能寫一手好字,一直是他心底一個遺憾。
後麵在係統的輔導下,對書法一課進行了多次學習,才慢慢學會寫出一手好字。
現在已經可以說有一定風格。
靈動是行草本身走的飄逸路線,而狂傲,則跟係統有關,畢竟是有係統的男人,不狂點傲點才是不正常。
隻是陳景樂的狂沒有寫在臉上罷了。
況且他本來就是一個有點傲的人,不然怎麼會跟合夥人鬨掰後,甩手不乾,直接跑路。
“寫得真不錯!”
陳景樂對自己這幅作品相當滿意。
某種意義上,是他在書法一道上的一個小小裡程碑,風格技法都比之前精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