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中秋夜觀月揮毫(2 / 2)

……

見狀,陳景樂一鼓作氣,蘸墨揮毫,又寫了一篇。

還是詩詞。

這次是現代人的作品,也是他很喜歡的一首古體詩。

“詠史·李夢唐”

“高閣垂裳調鼎時,

可憐天下有微詞。

覆舟水是蒼生淚,

不道橫流君不知。”

同樣落款。

也算是契合他讀明史的感悟吧。

這次用的是趙孟頫風格的行書,整體狂放之餘,筆鋒給人感覺,還帶點抑鬱悲憤。

噫~

我怎麼也學起那些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古人來了?

陳景樂晃晃腦袋。

“不過說實話,感覺這篇寫得比上篇還好。我進步這麼大的嗎?”

連陳景樂自己都有點驚訝。

……

要說書法好壞,其實沒有統一標準。

但會有一個最低標準。

在這個最低標準基礎上,看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審美。屬於漢字的獨特美感,是跟其他載體截然不同的。

好與不好,其實是一種非常主觀的判斷。

即便是頂級書法家們,也會有不同意見,不過大多可以從工巧、天然、情感、創新、人品這幾個方麵去評判。

曆代名家當中,最推崇工巧的當屬趙孟頫。

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

但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如此。

比如有著天下第二行書之稱的《祭侄文稿》,在三大行書中,塗改最多,字跡最潦草,然而其真摯情感,溢於筆端,讓每一個看過這篇書法作品的人都為之震撼。

曆代主流更多追求的還是自然,也就是古代廣為推崇的返璞歸真境界。

創新則如章草跟瘦金,人品則如蔡京以及現代某位書法造詣卓絕但名字不可說之人。

而陳景樂認為,自己覺得好看就行,即便江湖體。隻要不是去參賽參展。

好的書法,是不管你用什麼字體寫,都會給大眾一種美的感覺。哪怕你看不懂寫的是什麼,都能從紙麵上看到強烈的形式美。

比如蔡襄的《腳氣帖》。

有些人可能會說,藝術是藝術,跟好看還是有區彆的。

但陳景樂覺得,藝術也是要服務大眾的,當前某些人為了博出位,走醜、怪、癲路線,多少有點偏離書法本意。

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富!有!美!感!

脫離這四個字,為了醜而醜,為了怪而怪,就彆談什麼書法了。

還不如坤體。

現在國內的書法圈就有這麼一股歪風邪氣,不說全部,起碼有一部分,如果你是什麼老總什麼退休高乾或者某大師親傳弟子,你寫的字就是好字。

反之!

如果你是農民、是工人,那就是徒有其型、不得神韻,或者直接被判定為江湖體。

同樣的還有什麼詩詞圈、曲藝圈等等,國字級的陳景樂不清楚,但是省市級的,他可是見過不少。

反正無論什麼行業領域,隻要跟圈子二字沾上,必然少不了名利乾係,商業互吹。

如果不追求什麼圈子地位,當作興趣愛好,隨便寫寫挺好。

真想上進,就得看自己什麼身份,以及學人拜碼頭了。

……

兩幅書法寫完,陳景樂有種心中抑鬱一掃而空的感覺。

長籲口氣。

忍不住掏出手機拍下照片,發了一條朋友圈。

這可是稀罕事,他上一次發朋友圈還是上一次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