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經濟血管和第一次科舉改革的提議(1 / 2)

其實羅貫中對所謂的產業流轉並沒有特彆深刻的認識,他依舊是在按照自己的傳統思維來判斷這位皇長孫的這種做法,在他看來這的確就是在徙木立信。

作為張士誠曾經的幕僚,他很清楚商人是一種什麼樣的群體,趨利避害的本性在他們的身上被展現得淋漓儘致,但很多時候,這種本性又會被貪得無厭所左右,所以他們的行動和思維又跟賭徒很像。

麵對這樣的一群人,一步一步地將他們引入彀中的做法,即徙木立信是最有效的。

此刻他看著朱家的這祖孫三代,如此開誠布公,有理有據地談論著大明的國事,心中不免感慨萬千,這是曆朝曆代都沒有出現過的景象啊,如果能一直這樣保持下去,大明恐怕會建成一個能維持百年以上的盛世。這樣的暢想,讓他忍不住起身,對著朱元璋,朱標,還有朱雄英都鄭重無比地行了一禮。

這一下瞬間就把朱雄英乾愣在了當場,房間裡也頓時陷入了安靜。

“羅先生,您這是……”

羅貫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出了自己行禮的緣由,頓時惹得朱元璋開懷大笑了起來,“你的眼光總算是進步了!”

“人總是會成長的。”羅貫中一邊回應,一邊在心裡嘀咕道,你還是那麼的小心眼,不就是當年選擇了張士誠們,記到現在。

注意到羅貫中有些尷尬,朱雄英把話題拉了回來,“我剛剛說到哪呢?”

“殿下剛剛在說當下貨幣投放無法全麵鋪開的問題。”道衍提醒道。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都需要一個充分的認識,即目前的大明還做不到讓所有的人都用上寶鈔。一來是大明的寶鈔還無法深入到農村和偏遠地區去,二來是我們也不可能直接去發錢給老百姓,事實上,就算是想發,我們也沒有手段和渠道。所以大明的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處在多種貨幣共同流通的現實局麵下。這個局麵想扭轉,需要時間,不能一刀切。”朱雄英頗為無奈的一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打通大明的經濟血管,這也是為什麼一定要完成天下驛路的重修和商業服務中心建設的原因。經濟血管的打通,必然帶來的是行政血管的深入。當然,皇權不下鄉是曆史老問題了,真想解決,那需要的前置條件可太多了,我們不能急。”

作為皇帝,朱元璋明白皇權不下鄉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非常好奇自己大孫的那些想法該怎麼推動下去。

“投放既然隻能做到這樣,那回收呢?”道衍繼續問,他現在是明白的,貨幣不能隻放不收。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稅收。”朱雄英解釋道,“另外還有發行債券,票據,建立金融蓄水池等等。但就目前來說,這些東西大明都做不到。所以未來一段時間裡,大明的稅收模式依然還是以實物稅為主。”…。。

朱元璋皺眉,“那這些錢放出去了以後,不是就和原本的寶鈔一樣了嗎?”

“所以,大明需要將商業稅和農業稅分開,農業稅依然以實物為主,商業稅則是收寶鈔,等通過逐漸發達的經濟血管讓寶鈔成為老百姓心中徹底認可的主要貨幣後,再推行實物稅的改革。”

朱元璋想了想這樣做可能會造成的最壞後果,覺得自己能解決後,就點了點頭道,“你去處理吧。”

“爹,也跟您交個底,當下寶鈔提舉司雖然隸屬於財政部,但以後肯定是要獨立出來的。”

朱標讚同這個提議,如果寶鈔未來真的成為了大明需要的健康貨幣,那寶鈔提舉司肯定就不能被財政部管轄了。

“對了,還需要一個經管局。”朱雄英看向了自己的爺爺,“等新款寶鈔正式發行後,專門應對可能出現的假鈔情況還有某些商人拒收寶鈔的事情。當然,未來的經濟案件,也可以由經管局負責。我建議,暫時讓經管局隸屬於錦衣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