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場意圖破壞科舉變動而舉辦的文會在同一天的夜裡,在三個不同的場合結束了,兩場成功,一場失敗。
但這並不是結果,真正的結果是三場文會都失敗了。
棲霞寺發生的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在整個應天府擴散了開來,這自然不止是因為學子們的口口相傳,其背後也少不了錦衣衛的助推。
這是他們第一次嘗試做這種事,活很糙,不少去宣揚消息的人在第一時間就被機靈的學子識彆了出來。
但這並沒有帶來多大的反效果,因為發生在棲霞寺的爭論內容,實在太過於直白,太過於露骨。它直擊了事態發展的本質,使得每一個知曉了全過程的學子,都不免冷靜了下來,思考起了自己的選擇究竟是否對自己有益。
於是被旁敲側擊引導出來的憤慨之情逐漸消散,更重要的是,一場關於官吏在治國理政中,應該掌握的權柄邊界問題,開始被放到桌麵上討論了起來。
與此同時,朱文這個名字也被眾人所熟知。
當然,這種熟知裡,並不是隻有欽佩,感歎這樣的情緒,不可避免的爭議才是主流。可越是爭議,越能引起人們的好奇。
這一好奇,讓一個群體被拉入到了這場討論的中心。
“朱文是你們的小師兄?”
“他居然是戴先生的關門弟子。”
“沒想到戴先生除了醫術精湛外,對世道之變的洞察也不可小覷。”
當初醫學院允許學生退學參加科舉的事,是眾人皆知的。所以這群從醫學院退學的學生,沒多久就被其餘的學子扣上了不尊師道的帽子,不管醫學院的表現怎麼大度,在當下的輿論環境中,這群人的選擇在其餘學子的心裡,終究和背叛掛上了勾。
儘管隻是無聲的譴責,但他們能感受得出來。
於是在這樣的目光下,這些從醫學院退學的學子便自然而然的抱團了起來。
在不久的將來,這群人會成為大明朝堂中的另一股勢力,比起什麼湖廣派和浙東派更加團結,能量更大。
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相比於坊間的談論,宮城內關於這個朱文的討論就更直接了。
“這個朱文是誰家的?”朱棡在了解到這些消息後,就處在了一種滿頭霧水的狀態裡。
“不知道!”朱樉沒好氣地回道,他此時正拿著掃把,在一眾太監戰戰兢兢的目光中,打掃著皇城裡的大道。
雖然被罰了掃大街,但朱元璋終究沒有把自己這個二兒子扔到皇城外去掃,丟不起那個人。另外也是擔心這個性格暴虐的東西到了皇城外後會直接亂來,因為氣不過拿路過的百姓的撒氣。
朱樉一開始自然是不願意的,但麵對被永遠關到鳳陽和掃大街的二選一選擇,他非常乖巧地選擇了後者。
相對來說,朱棡就被罰得輕多了,隻是每天負責打掃奉天殿而已。所以此刻他非常有閒情的,帶著剛得到的消息,跑來看自己二哥受罪了。…。。
“會不會是爹又收養了義子?”朱棡提出了一種假設。
“管他的!”朱樉毫無興趣。
“你忘了自己的藩王之位被廢了啊?”
“哼!暫時的而已。”